◎《南方》雜志記者/葉石界發自廣州、惠州
◎本文責編/郭芳
近日,《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這是廣東建設“制造強省”的指引性文件。
當前,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和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兩端擠壓”。作為我國制造業排頭兵,廣東如何突圍?《規劃》給出了方案—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
“制造業支撐起了廣東過去40多年的發展奇跡。未來廣東要聚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全力促進廣東制造向廣東智造轉型,相信一定能加快實現從制造大省到制造強省的轉變?!睆V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陳鴻宇對《南方》雜志記者表示。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書”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廣東的工業投資取得了“開門紅”。
上半年,全省完成工業投資4519.26億元,同比增長24.5%,兩年平均增長7.2%。這是自2016年以來廣東工業投資增速首次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斑@從中折射出企業對未來的信心?!标慀櫽罘治稣f。
從改革開放初期“三來一補”開始,廣東制造業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從細分行業來看,廣東已經形成了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7個產值超萬億元的產業集群,家電、電子信息等部分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廣東制造有基礎、有優勢,也有短板。“十三五”時期,廣東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總體處于全球制造業第三陣列向第二陣列躍升階段。但是,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電子信息“一業獨大”,中高端供給不足等,是廣東建設“制造強省”的突出瓶頸。
如何破局?《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廣東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將繼續鞏固提升制造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在此基礎上明確了四大發展定位:努力打造世界先進水平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創新聚集地、制造業高水平開放合作先行地、國際一流的制造業發展環境高地。
《規劃》制定了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書”: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實力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若干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要成為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典范;到更長遠的2035年,制造業綜合實力要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領先水平,成為全球制造業核心。
與此同時,目標值也很明確:到2025年,廣東的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2020年,廣東這兩個指標的數值分別是27.2%和31.1%。
在廣東省社科院副院長向曉梅看來,如果說前一指標追求的是制造業的量,那么后一指標則追求的是制造業的質。“這兩個數據充分體現廣東對制造業的高度重視,也可以看出廣東有信心有決心建設好制造強省”。
三大重點勾勒廣東制造框架
廣東制造業的發展重點在哪里?《規劃》提出,高起點謀劃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未來產業。
其中,戰略性支柱產業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等十大領域,是廣東制造的基本盤和穩定器;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半導體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十大領域,是廣東制造的新焦點和新引擎;未來產業,主要包括衛星互聯網、光通信與太赫茲、干細胞等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創新而形成的產業,雖然尚處于孕育階段或成長初期,卻代表未來發展的方向。
“這三大重點方向,勾勒出的產業框架很清晰,既有傳統優勢行業,也有搶占全球制造業制高點的前沿領域;既契合廣東的產業基礎,也符合未來升級的需要?!标慀櫽钫f。
這些產業,如今正不斷迸發出強勁的活力。
記者日前走進惠州大亞灣石化區,恒力石化(惠州)PTA(精對苯二甲酸)項目工地上,工人正冒著酷暑忙碌著。這個總投資150億元的項目,是建設兩條250萬噸/年的PTA生產線。自去年項目落戶以來,進展不斷加速:去年8月13日項目簽約,今年1月7日正式動工建設,預計到明年二季度,生產線將投產。
“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豐富惠州乃至廣東石化產業鏈中下游的產品?!焙懔κɑ葜荩┯邢薰究偨浝黻愮飨颉赌戏健冯s志記者介紹。該項目的原料對二甲苯,相當一部分來自石化區中海油惠州石化管道的隔墻供應。
今年以來,落戶在這里的??松梨?、中海殼牌三期、恒力PTA等重大項目加速推進,歐德油儲I3地塊石化倉儲項目剛剛正式竣工……這半年里,大亞灣石化區實現產值827.4億元,增長31%。隨著一個個來自全球的化工項目集聚,這里的石化產業鏈越來越長,也越來越強。
大亞灣石化區,是廣東綠色石化產業不斷壯大的一個縮影—今年上半年,廣東這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743.8億元,同比增長20.7%。
按產業集群來看,今年上半年,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6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以及智能機器人、高端裝備制造等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增加值增速,都超過了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
未來5年,廣東的重大項目將為“制造強省”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廣東省工信廳梳理了“十四五”時期全省重點產業項目889個、合計投資額2.28萬億元,重點企業1471家,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2920個,主要園區載體245個?!斑@是廣東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的主要著力點?!睆V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吳東文說。
探索產業集群治理機制
《規劃》公布的兩大戰略性產業布局圖中,廣東首次以“三星、二星、一星”分別代表“核心城市、重點城市、一般城市”的方式,標注每個產業在全省21個地市的布局。
標注產業的區域布局,意味著推動產業由集聚化發展向集群化發展轉變。“從集聚到集群,這是一個升級過程。在全球產業競合格局中,單個生產環節的競爭已經被產業鏈所取代,產業集群的競跑是大趨勢。集群化的特征,就是在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本鏈等形成鏈接更緊密的產業生態?!标慀櫽钫f。
其實,從廣東的產業集群分布來看,往往是跨行政邊界的。
比如汽車產業集群,廣州有整車制造,佛山有零部件配套,深圳則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品類?!捌嚠a業集群的跨地區分布,并不是簡單的集聚。這也意味著需要跨區域的更高層次的統籌機制,增強政策協同效應,實現集群內各地在技術研發、產業配套等方面的共享?!标慀櫽钫f。
從重點產業跨地區、跨部門聯動協作來看,《規劃》給出了產業集群治理的方向—
推動構建“企業+政府+中介組織+配套服務”通力合作的新型產業集群治理機制,加強產業橫向跨界協同合作,督促各市出臺引導本地產業差異化發展的政策,在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關鍵核心技術、基礎研究、專業人才和政策短板的攻關上實現分工協作、各展所長。
今年4月,《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聯動協調推進機制》印發實施,推動“鏈長制”的落地。這也被視為補鏈、延鏈、強鏈的一種重要制度設計。
陳鴻宇認為,產業集群的治理,關鍵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霸诋a業鏈的搭建中,要更強調市場主體特別是核心骨干企業的作用,政府部門則要在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形成更高效、更精準的政策鏈,以及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等方面下功夫,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