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9月27日電(方偉彬 王堅)近年來,培訓機構挪用預付費、資金鏈斷裂,卷款跑路現象頻頻出現,各種“跑路門”“倒閉門”事件給民眾帶來了嚴重的資金損失,影響社會穩定。2021年4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正式要求對教育培訓機構的資金嚴格監管。在資金監管過程中,如何通過數字化監管提高資金監管效率值得各方探索。
據悉,近期廣東珠海銀政數據安全融合下的資金管理項目成功落地,探索了一種安全有效的資金監管新模式。自項目上線試運行一周以來,平臺已安全保障托管資金規模超過20萬元。
記者了解到,這一項目的獨特之處在于采用隱私計算技術,安全融合政府部門、培訓機構、金融機構多方數據,實現精準有效的資金監管。同時,珠海近期也率先在國內出臺首個隱私計算應用專項政策文件,提出培育一批基于隱私計算的數據應用場景,在保護各參與方數據隱私的前提下,促進多方數據可信協同,打破數據孤島,釋放數據價值。
在珠海市基于隱私計算技術的資金管理探索實踐中,珠海政務數據管理局和工商銀行共建了隱私計算平臺—多方安全計算平臺,并與珠海交通管理局、駕培機構多方合作、協同利用數據。
自國家提出數據要素市場化戰略以來,廣東先行先試,推動大灣區數據有序流通。提出探索建立“數據海關”,開展跨境數據流通,并在產業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形成一批數據應用典型案例
據悉,下階段工商銀行將充分利用隱私計算技術,在保護各方數據隱私的前提下,撬動大灣區更廣泛更深層的政務數據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