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廣東8大航道口門,散貨船46艘、多用途船23艘、集裝箱船11艘,掌握得很清楚。”廣東海事局工作人員指著“海事之眼”系統顯示屏介紹著17日的通航情況,記者現場也看到,包括全省船員識別、到港貨船統計、通航信息等,都直接通過該系統顯示,“傳統的各項海事工作更加便捷化,是建設現代智慧海事的重要手段?!?/p>
“海事之眼”推動海事步入數據化時代
“最開始‘海事之眼’只是一個船員管理工具,現在慢慢建成一個生態。”“海事之眼”系統開發方,廣州市勤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健爽介紹,以前有船員不帶身份證或用假身份證,導致海事部門監管難問題,“能否通過人臉識別進行管理”成為破題思路。
2018年8月,“海事之眼”小程序投入使用,廣東內河及近海水域興起了一陣“刷臉”風潮。廣東海事管理部門在中山試點“海事之眼”,將水上運輸這個持續幾千年的傳統行業帶入信息化時代,隨后在廣東全面推開。
隨后,以船員管理為契機,更多延伸功能被開發出來。
人可以識別,那在河里行駛的船能否識別?這一想法,也讓“海事之眼”系統有了新能力。識別輪船很困難。不像公路,水面寬闊,只能在兩岸安裝攝像頭。并且船牌沒有固定位置,大小也不一致,而且長期受河水侵蝕船牌清晰度容易受損,識別困難?!安捎昧诵阅芨玫臄z像頭,即使船牌有損壞也能分辨出,最終判斷船的航行是否規范?!?/p>
由于使用便捷,“海事之眼”也得到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大力推廣,目前包括船員等用戶數已經有了超10萬人。
緊盯渡船事前規避風險
隨著系統開發和對行業數據研究的不斷深入,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包括“客渡之眼”、智慧漁政系統也開發應用。
“通過人臉識別和追蹤技術,這里可以計算渡客的人數,如果出現超載情況就會馬上預警。”鄧健爽指著“客渡之眼”系統顯示屏介紹,記者看到,顯示屏記錄著佛山勒北渡口的實時登船情況,“以前都是發生事故之后,再調取監控調查,現在通過實時預警,起到了事前預防的情況?!蹦壳埃@樣的監控幾乎在廣東各個渡口鋪開,守護著渡客安全。
“客渡之眼”利用傳感器如手機、攝像頭等感知設備自動感知渡口運行相關因素,再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和算法分析等進行跟蹤與決策。系統通過攝像頭采集船舶運行行為并加以分析,監督其是否有違規運行,對渡船運營中潛在的不安全情況進行自主檢測和預警,包括渡船人員超載、車輛超載等問題,從而保障渡船安全運行。
而“智慧漁政”,則基于AI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實現智慧漁政綜合監管與應用。對駕駛艙內進行異常行為實時識別和智能分析并報警,相關執法人員、漁政公司負責人、在船漁民家屬可實時查看漁船情況,包括實時定位、實時駕駛情況、異常情況、漁民報平安等功能。
【南方+記者】張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