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集聚和培育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過3000家,打造“四大優勢”,提升智能裝備產品質量,2020年專利權質押融資總額將超過80億元。3日,在“廣州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丁力介紹,今年以來,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深入實施質量強市、知識產權強市戰略,緊緊扭住提升質量這個“牛鼻子”,積極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夯實質量基礎,推動技術創新,推動廣州實現高質量發展。
知識產權金融創新
集聚和培育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3000家
近年來,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運用,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取得新的成效。廣州市先后獲評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
在優化知識產權發展環境上,印發實施《廣州市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推動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國家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商標審查協作廣州中心、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先后落戶,獲批建設中國(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展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改革經驗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第一批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典型案例,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同時,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組建40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形成“政府、銀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共擔風險的質押融資模式。2019年全市專利權質押融資54億元,預計2020年質押融資總額將超過80億元,為一批中小微企業解決的融資難題。設立6億元的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重點投向新一代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等領域擁有高價值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首創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目前廣州累計發行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3只,幫助企業融資7.3億元人民幣,拓展了科技企業融資渠道。首創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為投保企業提供維權的經費保障;連續四屆舉辦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累計實現知識產權交易51.15億元。
丁力透露,截至目前,全市集聚和培育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過3000家,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示范機構9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3家,可為企業提供申請代理、分析評議、評估擔保、訴訟維權、戰略咨詢等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服務。
打造“四大優勢”
提升智能裝備產品質量
丁力表示,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廣州市強市辦)全面落實國家關于建設質量強國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深入開展廣州智能裝備(機器人)質量提升工作,圍繞“政策、檢測、標準、產業”四個方面突破,打造“1+N”城市智能裝備(機器人)產品質量提升示范標桿(1個標準體系,N個智能裝備質量提升示范項目),全力打造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推動廣州智能裝備新業態創新發展。
其中,出臺產品質量提升的支持政策,打造政策優勢。聯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推出智能裝備(機器人)產品質量提升“八大政策”,從質量標準品牌方面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對通過機器人CR認證(即中國機器人認證)的企業每年給予50萬元資助,2020年已兌現資助金額4731萬元。同時,簽署全國性機器人檢測認證四方合作協議,打造檢測認證優勢。
在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智能裝備)標準化試點工作方面,目前,已完成區域標準體系和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成果于2020年8月通過專家組驗收。完成智能裝備標準化項目征集入庫32項,范圍覆蓋識別與傳感、人機交互系統、控制系統、增材制造、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及設備、智能工藝裝備7個子體系。
聚焦行業關鍵共性問題,形成評價體系。作為全省唯一一家從事動力電池安全研究的組織機構,廣東省動力電池安全重點實驗室已在電池材料、單體、結構、模組、電池管理系統、電池熱管理系統、電池保護系統等10個方面,形成核心檢測技術、標準和評價體系。
南方日報記者 郭蘇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