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出爐,東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功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此次入選是繼東莞商改兩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和榮膺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后,再次獲得國字號殊榮。
自2019年7月起,中央依法治國辦部署開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各地區共有1847個市、縣政府自愿申報。8月21日,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命名名單出爐,包含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縣、區)40個,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24個。東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項目從全國10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24個示范項目之一。
東莞商改特色鮮明 改革紅利充分釋放
東莞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也是商事制度改革的策源地。東莞商改于2012年5月在大朗開啟試點,同年12月全市推開。八年來,東莞堅持以法治思維引領,堅持“放”和“管”兩端系統設計,前端全國首創企業集群注冊、住所信息申報、全程電子化+網上審批中心、“銀政通”一體機等便利化措施,持續降低市場準入制度性成本,全面提升企業開辦經營便利度。后端運用社會共治理念,打造市場監管協同創新平臺,推進智慧監管、協同監管、信用監管三大工程,構建“一平臺三工程”市場監管體系。東莞在前端準入和后端監管統籌推進、雙向發力的做法,使東莞成為全國商改機制設計最系統、機制迭代最迅速、機制閉環最完善的案例之一,成為全國商事制度改革一個精彩而生動的縮影。
東莞這座城市,既流淌著法治精神,又傳承了改革基因。從試點先行到全國樣本,東莞商事制度改革亮點紛呈,成為了詮釋東莞城市精神的一個生動案例。
東莞商改呈現出以下特點:起步早,2012年推開,比全國提早了近兩年。八年來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兩項突破,持續性強。主動承擔10多項全國、全省試點任務,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具特色改革品牌,原創性強。堅持放管并重,放權的同時,配套推進“一平臺三工程”,打造與“寬進”相適應的科學市場監管體系,系統性強。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小切口、跨領域、大縱深”原則,改革接地氣,可復制性強。五是遵循“局部試點—總結經驗—立規推廣”的思路,每一項重大改革均有國家或者省的試點批復,整體規劃改革措施并細化形成體系,為頂層設計貢獻了來自基層的實踐經驗。國務院《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廣東省市場監管條例》等都體現了東莞商改的特殊貢獻。
八年來,東莞開辦企業辦事從10多個環節縮短為3個環節,最快1個工作日可以完成企業開辦所有手續。東莞的市場主體從56萬增長到128萬,其中企業從15.1萬增長到58萬,全市市場主體連續8年保持10萬戶以上的增長,初次來莞創業者每年凈增逾10萬人,東莞成為名符其實的活力之城、創業之城,市場主體、企業數量均位列全省地級市第一。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達9482.5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珠三角第一。東莞首次躋身“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前十強,外貿綜合競爭力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三,政商關系健康指數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
惟改革者勝,惟創新者強。2016-2018年,東莞開辦企業便利度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三、地級市第一。2016、2018年,東莞先后兩次因商事制度改革領域成效突出獲國務院督查激勵。2018年,“構建‘一平臺三工程’科學市場監管體系”榮膺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2019年,一平臺三工程”納入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供借鑒的11項改革舉措。2020年8月,東莞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東莞商事制度改革再添國字號殊榮,商改與法治成為東莞的烙印和城市名片。
東莞商改受到了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多次聚焦報道。2018年11月,全國首個商事制度改革體驗館在位于東莞東城同沙的商事制度改革綜合試驗基地正式開館,東莞致力以此打造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基地,讓“東莞樣本”看得見、摸得著、可復制、可推廣。
前端改革原創不斷 ?發展動能持續匯聚
為了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012年,東莞率先試點“先照后證”、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兩項試點經驗均被國務院《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吸收。2014年3月,全國商改全面鋪開,東莞在對接頂層制度設計的基礎上,聚焦群眾辦事的堵點、痛點問題,改革原創不斷、持續升級,多項改革實現了全國首創。
針對一些創業者和新業態企業無固定辦公場所的辦照難題,東莞首創集群注冊登記模式,允許托管公司以自己的住所地址,作為多個集群企業的住所登記,為其提供地址托管、商務秘書、創業培訓等服務,集群企業無需租賃經營場所即可辦理商事登記。為了解決住所證明“出具難”問題,東莞首創住所信息申報制,引入“信任在先”原則,允許一般行業的市場主體自行申報住所信息,無需其他住所證明文件就可辦理營業執照,90%的新主體享受了登記便利。
改革要讓絕大多數的市場主體得益。東莞首創“全程電子化+審批中心”登記改革,運用電子簽名技術,通過智能推薦經營范圍,點選“標準地址庫”,為企業提供透明、高效、簡便的行政服務,實現了辦照零跑動,服務惠及90%的企業,業務量超過100萬宗。首創“銀政通”開辦企業自助服務一體機,實現商事登記、稅務辦理、社保登記、公章刻制等多個流程的業務整合與服務優化,實現從單一的辦事窗口服務場景到全程電子化網上服務,再到銀行網點辦理的第三類場景服務,為群眾提供多種選擇。目前,已在7家商業銀行的167個網點部署應用,累計辦理企業開辦業務超過2萬宗。實現企業檔案網上查詢,無需預約及窗口排隊,在手機上即可查詢企業登記檔案。與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委托公證人協會等機構合作,探索港資企業全程電子化登記。東莞的全程電子化改革,貫穿了從企業設立前的咨詢服務,到企業成立后的檔案查詢,從內資到港資,從使用收費服務的機構數字證書到人人可用的人臉識別電子簽名,從單一商事登記到企業開辦全流程,讓“數據跑路”代替了“群眾跑腿”,為廣大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作為外向型經濟發達和制造業集中的城市,東莞目前已有外資企業1.47萬戶。為進一步便捷外商投資,東莞積極爭取成為全省首批“銀政通”改革試點城市,港澳兩地投資者在當地合作銀行提交商事登記申請材料,委托銀行代辦商事登記,在東莞市內對應銀行的網點即可領取具有金融服務功能的電子營業執照,實現商事登記的就地受理及遠程辦理。過去由于香港投資者在內地投資所需法律文書非常繁雜,不便申請人使用和有關部門審查,東莞積極與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委托公證人協會溝通協調,于2018年10月經司法部核準備案,在莞港兩地正式啟用簡化版香港公證文書。目前,東莞市場監管、司法、商務、公安、法制、港澳事務、金融及人行等部門針對簡化版公證文書已統一用證做法,實現單點突破、全面優化的改革效果。
后端監管系統設計 共建共治漸成體系
如果說商改的上半場是比誰放得寬,那么下半場就是比誰管得好。2017年以來,東莞在市場監管中引入現代社會治理理念,落實監管責任,彰顯東莞力度,打造市場監管協同創新平臺,推進智慧監管、信用監管、協同監管三大工程,有效解決了改革后市場主體大幅增長帶來的監管力量不足,以及監管理念、手段、機制滯后于便利化改革步伐等突出問題,為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場監管格局的重塑和市場體系的構建摸索了新的路徑,提供了商事制度改革后續監管的“東莞方案”。
推進智慧監管工程。依托全市社會服務管理“智網工程”的有力支撐,建設以網格化監管為基礎、以智網系統為調度,以智網終端為應用,建立信息互通、統一調度、資源共享的基層綜合監管新模式。2017年12月,商改后續監管正式融入“智網工程”,全市近萬名網格員成為輔助市場監管的重要力量,承擔核查市場主體住所信息、督促辦理營業執照及經營許可、督促年報等6項職責。前端,網格員通過手機APP核查登記信息、先行處置輕微違法行為、發現上報違法線索。后端,推廣應用協同監管信息化系統,編制后置審批事項告知執行清單,明確經營范圍規范用語和推送關鍵詞,監管部門直接在系統接收處理網格員上報的問題線索,跟進市場主體后續監管,形成任務處理閉環。2018年以來,網格員累計完成核查任務83.3萬戶,發現上報違法線索26.5萬條。各部門累計發證17.7萬份,經營許可整體發證率超過六成。近萬名網格管理員行走基層一線,在信息采集、問題發現、服務引導、線索上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日常監管格局。
推進信用監管工程。組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定企業信息公示和信用約束管理“兩張清單”,覆蓋41個部門520個涉企信息目錄,自主開發市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其微信端,將涉企信息整合歸集記于同一企業名下,面向公眾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詢、證明打印服務。開發東莞市“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工作系統,覆蓋全市35個部門、4746名執法人員,探索推進企業信用分級差異化監管,實現雙隨機抽查全程流程化、痕跡化。市場監管牽頭會各部門聯合簽署失信企業聯合懲戒工作備忘錄,依托協同監管系統共享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息,在申領稅票、銀行賬戶交易等方面對其實施限制或禁入,累計共享經營異常名錄信息24.8萬條,“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局面逐步形成。
推進協同監管工程。與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等平臺簽訂合作備忘錄,開發市場監管投訴舉報快速處置平臺和投訴舉報異常名錄庫,探索與電商平臺政企共治有效模式。選取12家商協會開展共建共治試點工作,提升黨建引領、協同治理、自律管理、信用管理、承接部門事項等“五大能力”,首創“兩天無理由退定”《商品房認購書》(范本)、發布首個協會電梯行業成本指引、組建汽車行業專家消費調解站等亮點頻出,形成了“一會一品牌”特色效應。2020年6月,成立全國首個市場監管共建共治聯合體,組織發動涉及餐飲、食品、質量、標準、計量、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等與市場監管領域密切相關的55家優秀商協會組建東莞市市場監管共建共治聯合會,創新“聯合會指導協會”工作方式,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臺,促進商協會間互相協作、資源共享、經驗互換,實現政府、協會、企業的多方共贏。
入選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東莞商改仍然在路上。東莞將貫徹落實中央、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以智慧監管工程為突破口,不斷深化“互聯網+社會共治”實踐,全面打造“一平臺三工程”升級版,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多方共治機制,加快實現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為加快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貢獻力量,為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再闖新路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東莞經驗。
【南方日報記者】吳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