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農村現有無害化戶廁1314萬余戶,普及率達99.9%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收運處置體系實現全覆蓋;全省行政村集中供水覆蓋率達到99.8%;全省需編制村莊規劃的16885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莊規劃編制,應編盡編率達100%……這是12月4日省委農辦在介紹目前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時,透露的一組數據。
農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今年剛好是驗收之年,三年來,廣東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納入省委“1+1+9”工作部署和省政府重點任務,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工作強度、投入力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也向全社會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農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
——全省農村實現了全域干凈整潔。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抓手,全面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全省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自然村15.3萬余個,完成率達到99.5%,清拆破舊泥磚房322萬余間,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農村小生態板塊2.6萬余個,實現全省農村全域干凈整潔。
——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村成為鄉村旅游熱門之地。全省累計投入近90億元建成89個省級新農村示范片,覆蓋393個行政村。目前,省級新農村高標準完成村莊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部完善,廣州從化、珠海斗門、汕尾陸河、云浮新興、梅州蕉嶺等16個縣(市、區)全域生態化、景區化已經形成,成為鄉村旅游和休閑度假的熱門之地。
——珠三角農村“五大美麗”專項行動卓有成效。為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鄉村,充分發揮珠三角地區財力優勢,全域開展農村垃圾分類、雨污分流、廁所革命、田間窩棚整治、河湖截污清淤、村級工業園改造等建設。
目前,珠三角地區100%村莊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田間亂搭亂建窩棚拆除率達90%以上。村級工業園較多的佛山、東莞、中山60%以上園區啟動升級改造,整改提升落后企業3萬余家。從化區以流溪河為軸,精心建設450公里“春花、夏果、秋色、冬泉”水陸生態畫廊;佛山市打造“百里芳華”美麗鄉村示范帶,引領沿線100余個村莊加速蝶變;肇慶市高標準打造粵桂邊界省際廊道示范帶,引領輻射周邊村莊振興發展。
——“一十百千”示范創建引領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支持東莞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市創建,全市干凈整潔村達到100%,美麗宜居村達到60%以上。重點在示范縣推進沿省際邊界、沿重要交通線、沿重要旅游景區、沿城市郊區等“四沿”區域打造美麗鄉村風貌示范帶,全省共打造570余條美麗鄉村精品旅游線路,34個村莊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大力推進美麗宜居示范鎮、示范村創建,全省21個地市都成功打造了一大批地域特色鮮明、村容村貌優美、鄉愁鄉韻濃郁的特色小鎮、生態名村。
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數字化管理
可以說,廣東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持續用力,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了四個轉變:農村大量積存幾十年的垃圾、污泥、廢棄房得到了徹底清理,實現了從“臟亂差”向“全域干凈整潔”轉變;農村廁所糞污直排污染環境向全域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轉變;農村污水靠蒸發向有效收集治理轉變;“美麗鄉村示范試點”向“沿線連片美麗鄉村風貌帶”轉變。
這背后,廣東有著自己的“答題方法”:始終在強化思想引領、健全工作制度、注重系統治理、創新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持續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落實落地。
廣東堅持思想引領,始終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當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成為全省干部群眾的最大共識,成為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力量之源。
為有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落實,我省注重強化頂層設計,探索和創建了一整套比較完備有效的制度機制。堅持制度保障,始終為推動工作落實建立有效工作機制。
如廣東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重要考核內容,每年把全省分4個片區進行“打擂臺”比武考核,考核結果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考核,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追責問責的重要參考,作為政策試點、項目安排、財政資金分配、用地指標安排、機關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己斯ぷ鞒蔀槭∥?、省政府力戒形式主義、推動干事創業的重要典型,并得到中央部委充分肯定。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是單項工程,而是一個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山水林田房湖草一體化整體打造,整體推進。為此,廣東堅持系統治理,始終按照全域理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堅持改革創新,始終激發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活力。廣東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化工作方式方法創新,有效推進工作落實落地。如廣東引入大數據平臺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數字化管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多、信息量大、數據更新頻繁。為便于適時掌握全省動態信息,強化科學調度、精準指導,我省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鎮村五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信息管理系統,對全省15萬余個自然村全面開展建檔立卡,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20余項數據納入平臺管理,每季度通報一次進展情況,壓實縣級主體責任。農業農村部對我省的經驗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并在全國復制推廣。
【記者】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