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東的手工藝人正在表演傳統服飾制作工藝。
各地大廚帶來的美食吸引了很多市民。
來自廣東的手工藝人正在表演傳統服飾制作工藝。
■聚焦“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
12月11日,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進入第二個比賽日,技能高手們的較量也“棋到中盤”。本次大賽所有比賽項目均服務于實體經濟,除了有不少與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相關的項目,還設置了許多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競賽項目,包括烘焙、時裝技術、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等,高度貼合群眾生產生活。通過它們,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不斷壯大現代服務業技能人才,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迎合市場需要不斷提高要求
走近大賽西餐、烘焙項目賽場,一陣香甜面包味便撲鼻而來。中午12時,選手們制作區外的長桌上,已擺上新鮮出爐的法棍、三文治、牛角包、可頌等西式包點,色澤光亮、造型各異,讓許多觀眾垂涎欲滴。
“烘焙項目要求選手在三天總共11個小時的比賽時間內,做出166個規定的面包,并寫出每一個模塊里所制作面包糕點的圖片、用料、設計意圖、想法描述等,最后還要組裝、創作出一個高1.2米的藝術面包?!焙姹喉椖恐v解員、東莞市技師學院老師李志秋介紹,該項目時間緊、工作量大,很考驗人,不僅要做得好,還要做得快。
“現在消費者對烘焙面包要求越來越高,比如此次我們考試的內容,要求無糖、無油、五谷、六谷面包,也是應市場對這類健康烘焙食品需求變化而設置的?!崩钪厩镅a充說。
而在另一邊時裝技術項目賽場,賽題設置也結合了人們不斷提升的對時尚衣著的訴求。選手需要綜合運用服裝設計、制版、排料、制作和熨燙等多種技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款式設計、半身裙制版排料、立體裁剪和女裝設計制作四個模塊,同樣要爭分奪秒。
“今天比的是立體裁剪,選手要根據現場抽取的圖片樣式進行裁剪,考驗我們對面料把握、對服裝整體結構、對現場設計的能力。不過好在每個模塊的內容平時都有訓練過,發揮還比較穩定?!眮碜员本┕べQ技校的2019級學生高子怡說。
她表示,時裝設計的市場還在不斷增長,對從業人員能力的要求也更綜合?!艾F在賽程過半,我沒那么緊張了,通過這次比賽,發現自己在時裝技術各方面都還有提高空間,希望能不斷加強自己的技術水平?!备咦逾f。
綜合考驗技術、體能和審美
園藝項目的“地盤”很大,只見磚頭、石材、樹木、草皮等材料堆放在賽場,選手們忙著砌墻、搭臺、種樹……“園藝專業雖然看起來工作辛苦,但就業前景十分可觀。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以后對園藝方面的需求將越來越多?!表椖拷庹f員、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教師劉軍智說。
此次園林項目的考題要求兩名選手在3天內實現小園林的設計和制作,內容非常豐富。包括砌筑花壇、景墻,鋪裝園路、平臺,并搭建蔭棚、涼亭等,還要營造小型水池或噴泉等水景,最后利用各類植物造景。整個過程不僅考驗選手的藝術審美,更考驗其體力。
“更難的是精準?!眲④娭钦f,每個比賽工位的沙坑面積達49平方米,在此上面構筑、搭建出來的場景,要求與題目圖紙的誤差要在2毫米之內?!疤烊皇拇罱ū緛砭筒缓唵危x手還要進行打磨,將拼接縫的大小都控制在規定范圍內。經過這樣的訓練和比賽,培養出來的園藝技能人才才能更好服務城市美觀事業?!?/p>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也漸漸走進了人們的城市生活。在國賽精選項目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項目的比賽場地,1支隊伍中的2名參賽選手正在緊張地驗證著自動駕駛實車的故障是否排除完畢,一旦確認無誤,他們將帶著車輛到一塊專門的場地進行綜合道路測試。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是汽車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我們這個項目便是順應了這些趨勢?!毙履茉雌囍悄芑夹g項目聯絡員賀漢明說,要能實現汽車自動啟停、自動緊急制動、紅綠燈識別等功能,并確保全過程的行駛安全,才能真正使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這次全國性的技能大賽能夠吸引更多的一線技能人才關注,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推動力,這也是舉辦相關賽事的意義。”賀漢明介紹,近兩年來開設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其所在的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也將于明年開設相關專業。
■聚焦
20項“中華絕技”大比拼!
高鐵工人蒙著眼睛,靠著手的觸感就能迅速摸到鑰匙齒的特點,并蒙眼制配出鑰匙;一根中藥材防風,幾秒內就被切成蟬翼般的薄片;一件高30公分的陶瓷花瓶身上,淡綠色的繡球花葉和花錯落有致,而綠葉的脈絡、紋理竟是由一部近10萬字的《資治通鑒》微書構成……這些都是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期間展示的“中華絕技”。
此次大賽收到“中華絕技”報名參演項目171個,涵蓋高新技術、手工制作、藝術創意等六大行業領域,最終選出20項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中華絕技”現場展演。大賽期間將評選出“最受歡迎的中華十大絕技”,并在大賽閉幕式上揭曉、頒發證書。
一些“絕技”大師還借活動的機會積極招攬“徒弟”,紛紛表示,很多傳統技藝具有悠久的傳承歷史和文化內涵,希望能得到社會各界、學校和年輕人的重視,讓更多人來學習和傳承技藝。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芝文創新將詩、書、畫、陶瓷融于一體,現場展示了“陶瓷微書”。在他看來,這種技藝具豐富的中華文化底蘊,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需要學習者能靜下心來沉淀,往往一件作品要花數月甚至數年時間才完成。同時學者基礎要求也較高,需有繪畫、書法、審美、陶瓷等方面素養。希望這次大賽能讓更多人認識到這種技能,并愿意投身學習?!?/p>
南方日報記者 歐志葵 黃鴻基 肖文舸 黃敘浩
本欄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肖雄 見習記者 許舒智 金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