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以下簡稱“紀錄片節”)開幕。走到第18個年頭的紀錄片節,已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靚麗名片,也是廣州對外展示的一扇窗口。
今年來,廣州文化領域佳訊頻傳。11月28日,廣州出品的《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分別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和最佳兒童片,一舉打破廣東電影持續近10年未獲金雞獎的沉寂。
從城市整體文明程度提升,到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再到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交流發展,文化正成為支撐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老城市迸發新活力的文化引擎。
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廣州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交出優異答卷。在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范例的道路上昂首向前,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
文化育人??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今年注定是被人們銘記的一年。
年初,廣州的士司機張輝源帶頭組建防疫應急愛心出租車隊,穿行在醫院和交通樞紐之間;廣汽生產線上,開發技術的總負責人陳建國為組建口罩生產線加班加點;在天河區東暉社區,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曾巧玲奔跑在2000余戶居民的轄區內,督促排查、摸底、消殺。
一個個普通市民,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鑄就了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今年11月,包括他們在內,廣州共16人入選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
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已在廣州蔚然成風。作為超大城市,廣州主動擔當,深化全域創建。社會道德風尚“美”起來,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通報全國文明城市復查結果,廣州再度榮膺全國文明城市,連續三年獲得通報表揚。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獲全國第四、全省第一,受到中央文明辦通報表揚。
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必須滴水穿石、久久為功。
自10月起,《廣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將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等道德約束固化為法律規范,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依據,保障精神文明建設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精神文明創建的據點和堡壘。270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分布全市,從化區入選全國試點,初步形成了基層宣講、粵菜師傅培訓等一批文明實踐品牌。
最近,廣州勞模宣講團正式成立,宣講團成員將帶著他們自己的學習感悟和奮斗故事,將文明社會風尚傳遞到廣州的每個角落。
樹立先進典型、弘揚時代新風,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廣州正奮力開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
文脈塑城??嶺南文化中心地位凸顯
捧回金雞獎的《掬水月在手》是中國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唯一一部傳記電影。在出品人毛繼鴻看來,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是通過葉嘉瑩先生的人生故事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廣州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成為城市文化繁榮發展的“源頭活水”。
保護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嶺南文化中心的廣州主動作為,在共建人文灣區中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8月8日晚,“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范區項目正式啟動,最傳統的經典魅力與最現代的時尚動感在城市地標廣州塔相遇,折射的是廣州得到重視、保護和傳承非遺的決心和擔當。
11月的第一個周末,“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塔一樓精彩亮相。潮州非遺走進了廣州的城市地標,“嶺南之窗”迎來首個跨市展。當晚,“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現場,粵劇和潮劇名家同臺獻藝。
廣州和潮州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次攜手,讓嶺南非遺在城市地標廣州塔里共同綻放出迷人的光彩。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還要積極培養傳承人。日前,廣州首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集中培訓的開課,31名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領證加入,他們的平均年齡51歲。至此,廣州已擁有208名市級傳承人,呈現出非遺傳承后繼有人、欣欣向榮的傳承面貌。
學校是非遺在代際間形成有效傳承的重要陣地。今年,廣州又有兩個非遺進校園的實踐案例入選“非遺進校園”十大創新實踐案例和十大優秀實踐案例,成為繼去年雙入選后的又一成果。
傳統文化不斷煥發出時代光彩,廣州嶺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進一步凸顯。
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以紅色文化忠魂、以嶺南文化鑄魂、以海絲文化凝魂、以創新文化強魂。發揮廣州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優勢,廣州正打響四大文化品牌。
文化賦能??數字激發城市產業創新活力
廣州出品的兩部作品獲金雞獎,不僅打破廣東電影持續近10年未獲獎的尷尬,更是為大灣區文藝與電影產業注入新活力。
聚力提質增效,廣州文化產業發展“快”起來。
大力培育旗艦型文化領軍企業,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達2826家,居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第三?!笆濉逼陂g廣州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3%。2020年上半年規上文化企業逆勢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3%,全年增幅預計在7%—9%。
創新是廣州的城市基因,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生動注腳。
數字賦能,激活文化產業創新活力。廣州不斷加快文化產品和服務在生產、傳播、消費環節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直播、數字音樂等數字文化業態不斷涌現,為廣州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數字文化產業形成超千億級產業,文化裝備制造業居全國領先,舞臺燈光、音響產值約占全國一半。酷狗、荔枝等網絡音樂企業,YY、虎牙直播等網絡直播企業均為行業巨頭,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綜合體。
今年,數字經濟已成為廣州發展的關鍵詞。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廣州正促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2020廣州文交會上,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文交會上簽約,合同金額達182億元。
2020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花果山小鎮召開,中國(廣州)超高清視頻創新產業示范園區正式揭牌。
隨著紀錄片節開幕,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包括許多在國際知名節展中獲獎的作品。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促進高端文化資源要素科學配置、有序流動,廣州進一步鞏固了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文化之“魂”煥發新魅力。
南方日報記者 鄭慧梓 馮艷丹 郭蘇瑩 統籌 陳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