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晨洲村養蠔的歷史已有300多年。(攝影:陳志剛)
8月初,沿著高速看中國(廣東)“大美廣東發現之旅”第二站走進汕尾。調研團成員本次汕尾之行走進晨洲村、溫厝村探尋鄉村振興的密碼,漫步金町灣度假區感受濱海旅游的浪漫,參觀紅宮紅場緬懷先烈追尋紅色印記。
汕尾提出堅持以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為指引,建設灣區后花園,融入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汕尾是旅游資源大市,有著深厚歷史底蘊和悠久革命傳統。對于文旅融合發展,汕尾提出“兩個定位”“六條推進路徑”和“八個要素”(簡稱“汕尾文旅268發展戰略”)。兩個定位,即“堅定不移把文旅產業培育成為汕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和“把汕尾打造成為中國濱海休閑旅游最佳目的地”的目標定位;六條推進路徑,指繪好大藍圖、建設大景區、推進大項目、完善大平臺、優化大服務、開展大營銷六項具體工作;“八個要素”,即文旅產業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安全”“智慧”。
美麗鄉村
晨洲村萬畝蠔埕與藍天相輝映
匯集三江淡水,面朝長沙灣,天然的咸淡水交融鑄就最適合蠔生長的水域。晨洲村養蠔的歷史有300多年,被譽為“中國蠔鄉”,蠔田面積達1.8萬畝,晨洲蠔酥、甜、肥、嫩、鮮、美,是不可多得的粵味佳品。漫步在晨洲村的環村路上,一片愜意。該村的萬畝蠔埕與藍天相輝映,隨處可見的蠔殼成為該村的一大亮點。村民自行投資運營的釣魚場,也吸引了許多垂釣愛好者前來釣魚。在建成不久的蠔文化展示館里,駐村小組組長張嘉炫介紹,以前晨洲村就是一個海島,目前晨洲村規劃生活居住、萬畝蠔田和濕地觀光三大功能區,建設鷺家蠔門、蠔情文化廣場等景觀點。晨洲村憑借美食美景吸引了周邊惠州、深圳、廣州等地的眾多游客前來旅游。
與靠海養蠔的晨洲村不同,坐落于“粵東沿海第一高峰”蓮花山腳下的溫厝村,則依托茶葉種植產業由昔日的貧困村變身鄉村振興網紅村。如今溫厝村已成為蓮花片區鄉村旅游的一個新景點,其中新打造的“鳥巢”景點,成為一處新晉的網紅“打卡”點。站在該村的“鳥巢”上,全村風景盡收眼底,清麗秀美。
紅色旅游
紅宮紅場有“東方小莫斯科”之稱
汕尾是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全域革命老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十三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汕尾也是旅游資源大市,有著深厚歷史底蘊和悠久革命傳統,紅色旅游線路及經典景區作為一項新型主題旅游形式,近年來日漸紅火。
位于海豐縣城的紅宮紅場,又有“東方小莫斯科”之稱。據景區講解員介紹,紅宮原為建于明代的孔廟學宮,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1927年在此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紅色革命政權,召開全縣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并將會場四周刷成紅色、以紅布覆蓋內墻,學宮從此變成紅宮。”據介紹,今年以來,紅宮紅場針對不同群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文化講堂”、紅色研學活動、紅色故事會、非遺體驗活動等。
濱海旅游
提質升級濱海旅游產業
汕尾海岸線長達455公里,2.4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分布了大大小小近900個海島海礁,這成為汕尾打造中國濱海休閑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的天然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探索開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航線。2021年汕尾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將全力打造中國濱海休閑旅游最佳目的地,做好“大規劃、大景區、大項目、大配套、大服務、大營銷”文章,推動文化旅游產業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把紅海灣濱海休閑康養旅游度假區和金町灣旅游區打造成為“最美灣區”和“城市陽臺”,提質升級濱海旅游產業,擦亮“冬養汕尾”品牌。
(作者單位: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