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廣州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歐陽資文率局機關處室和局屬單位相關負責人赴清遠調研體育對口幫扶工作。廣州市體育局與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簽署了支持清遠舉辦第十六屆省運會合作框架協議和“群體通”合作備忘錄。雙方就體育“示范基地”聯培、運動員交流選材、體育科研、辦大賽經驗交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據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負責人介紹,開展第三輪廣清對口幫扶工作以來,廣州市體育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相關工作部署,圍繞高質量推進廣清一體化發展工作主線,從五個方面持續加大對口幫扶清遠工作力度。
一是積極支持清遠備戰第十六屆省運會工作。組織兩市體育專項管理人員、教練員多次赴清遠開展業務交流活動,圍繞合作備戰省運會事項進行了多次商討、座談,達成了一致共識。截至2020年12月,廣州市與清遠市通過“示范基地”聯培射擊、舉重、羽毛球等項目運動員31名。廣州交流給清遠射擊運動員50名、羽毛球運動員1名。
二是積極推動清遠民族地區加快體育高質量發展。向連山縣民族小學捐贈20萬元,建設和維護特色足球學校足球場地,購置足球特色學校所需器材,發動廣州市屬單項體育協會向連南瑤族自治縣田家炳民族中學和連州市豐陽鎮中心學校捐贈價值8萬余元體育和教育器材一批,緩解民族地區體育教育器材緊缺矛盾。
三是積極組織開展體育幫扶主題賽事活動。充分利用清遠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先后組織舉辦了廣州市第十六屆體育節小冠軍美麗瑤鄉親子戶外夏令營、青少年研學及戶外體育探索活動和民族地區體育調研活動,協助打造當地特色的營地運動品牌,助力鄉村振興計劃;考察當地文體旅資源和群眾體育活動賽事合作,交流協會管理和發展的相關經驗,協助打造當地特色品牌賽事活動,彰顯體育人在脫貧攻堅戰中的責任與擔當。
四是積極推進“群體通”互聯互通平臺共享。2020年,“群體通”平臺在“廣佛肇一體化”體育運動圈的成功實踐基礎上,繼續圍繞“拓展周邊城市,共享發展成果”的思路,積極與清遠、中山開展互訪交流,達成合作意向,簽訂合作備忘錄,促成廣中清三地體育信息化合作,先后對接“清遠行”微信小程序平臺,持續推動清遠市的體育場館和活動賽事等體育資源上線“群體通”平臺。目前,清遠市上線場館數量28家,涵蓋羽毛球、乒乓球、網球、足球、籃球、游泳、健身等大眾化運動項目,為當地市民查找和預訂身邊的運動場館提供便利,擴大平臺體育便民服務覆蓋面。
五是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活動。通過組織局系統和相關體育協會開展“買產品、獻愛心、促脫貧”活動,全年廣州市體育系統工會累計采購清遠扶貧產品80余萬元。
清遠市領導嚴志明、陳孝安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簽約儀式。
延伸
“群體通”擴大體育便民效應形成“廣清一體化”體育運動圈
廣州市體育局與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簽訂合作備忘錄,促成廣清兩地體育信息化合作,開通“群體通”清遠板塊,實現“群體通”與“清遠行”微信小程序的無縫對接,攜手推動清遠體育場館和活動賽事等體育資源上線“群體通”平臺。
首批上線的清遠體育場館有28家,包含了清遠市各區縣的大中型公共體育場館及部分社會體育場館,涵蓋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大眾化運動項目,后續更多體育場館將接入上線,方便廣大市民查詢預訂身邊體育場館,形成“廣清一體化”體育運動圈。
“群體通”平臺是廣州市體育局于2013年精心打造的全民健身服務平臺,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整合各類體育場館和活動賽事資源,提供“互聯網+”體育便民惠民服務,構建“體育大數據”。自2017年起,平臺依托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廣佛肇一體化發展趨勢,以加強周邊城市體育深度交流合作為契機,先后和佛山、肇慶達成協商合作,共同推動佛山、肇慶兩地體育場館和賽事活動等體育資源上線平臺,構建“廣佛肇一體化”體育運動圈,開啟了“互聯網+體育”跨地域體育便民服務新模式,拉開平臺“走出廣州,輻射周邊”的新篇章。通過三地體育部門的共同努力,平臺不斷發展壯大,時至今日,佛山市上線場館數量126家,肇慶市上線場館數量46家。佛山市還落實體育惠民補助政策,試點禪城區和順德區開展體育場館惠民開放業務。平臺每年為廣佛肇三地體育賽事活動提供線上報名、信息查詢和成績公布等服務,促進“體育+旅游+文化”跨界深度融合。
實施“走出廣州,輻射周邊”發展戰略,推動城市間體育信息資源的整合,減少同類平臺的重復建設,實現體育資源數據互聯互通,擴大平臺體育便民效應,提高“群體通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區域體育消費,帶動區域體育產業健康發展,助力區域體育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形成輻射和帶動珠三角周邊區域體育交流合作新模式,在推動各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和推進各地體育深度交流合作等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
南方日報記者 黃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