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1月30日,梅州國際無水港(松棚鐵路物流基地)及配套工程開工活動舉行,進一步推動形成梅州綜合保稅區與國際無水港“區港聯動”,打造粵東北區域貨運樞紐,助力“5311”綠色產業體系建設,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該項目由梅縣區與廣鐵集團合作共建,規劃面積約1000畝,總投資5.3億元。設計首期年吞吐量為155萬噸、遠期為360萬噸,主要建設鐵路物流基地、保稅物流園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將實現與周邊港口“海鐵聯運、山海聯動”,成為粵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現代鐵路物流中心。
梅州是粵東、贛南、閩西地區物資進出的重要中轉站。2020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梅州綜合保稅區。當前,梅州正圍繞建設“一次驗收,一次達標,一次運行”的目標要求,爭分奪秒、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加快推進建設。
梅州國際無水港和梅州綜保區聯系緊密,相互促進。國際無水港是梅州積極參與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平臺。這一項目的建設將更好地發揮梅州戰略連接點的作用,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構建起更快捷、更便利的通道,有力推動梅州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以國際無水港建設為起點,梅州將更加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交通圈”“經濟圈”,與鹽田港、汕頭港、潮州港等形成“山海聯動”,致力打造粵北生態發展區開放及經濟新引擎。
記者 何苑妮 實習生 郭雅妮 通訊員 曾健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