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至5日,梅州市梅縣區兩會召開。在梅縣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從“七個堅持”,系統回顧了2020年各方面工作,并聚焦產業、項目、城鄉、改革、民生“五大領域”,展現了“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梅縣區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爭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排頭兵為目標,以高水平建設梅州綜合保稅區、全國領先的銅箔制造基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山區現代生態農業樣板區為抓手,以建設教育強區、衛生強區為動力,筑牢生態屏障,發展生態產業,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桿。
梅縣新城航拍圖。(攝影:危健峰 劉洪橋 曾鍵鋒 王雅)
乘勢而上
開啟“十四五”新征程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好‘紅色牌’,做優‘綠色牌’,做精‘特色牌’,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
梅縣區提出,要集中資源全力打造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電商物流、文化旅游四個百億和金柚五十億產業集群。統籌發展電力、大健康、金融、體育產業。加快構建“一江兩翼”生態發展和“一核兩城”城鄉發展新格局,建設更高水平的“美麗梅縣·客都明珠”。
“以梅州綜合保稅區、國際無水港建成運營和梅州創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為契機,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物流、保稅加工、外貿綜合服務等開放型經濟,促進消費提檔升級?!?/p>
梅縣區提出,要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主動接受“雙區”輻射帶動,在產業承接、人才技術、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等領域深化合作,不斷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圍繞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中心城區和丙雁城市副中心綜合承載能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打造廣東鄉村振興新典范。
三個強化
推動高質量發展
強化產業引領,發展實體經濟。梅縣區將高水平編制銅箔產業規劃,打造全國領先的銅箔制造基地。加快客都人家二期、三期建設,創新提升雁山湖、靈光寺、大觀天下等景區文化內涵、業態內容,努力把雁洋建設成為粵東旅游第一名鎮,串珠成鏈建設丙雁松旅游集聚區。深耕電商物流產業,加快建設標準化快件集散中心、5G大數據中心、冷鏈物流基地,用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帶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60億元、外貿進出口增長5%以上。
強化項目支撐,擴大有效投資。全力抓好86項年度投資90.04億元的重點項目。深入實施梅縣產業集聚地提質增效工程,申報創建省級高新區。加快健全和完善綜保區管理體制,圍繞“一次建設、一次驗收、一次達標、封關運行”要求,全力推進投資9.3億元的圍網、卡口、信息化、查驗場等項目建設,確保6月份正式封關運行。加快總投資5.3億元的梅州國際無水港建設,促進“區港聯動”發展。
強化三農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金柚品牌提升工程,擴種金柚1.5萬畝;實施粵強種芯工程,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快正大康地、廣新控股等4家現代化養豬場建設,力爭今年生豬存欄達到21萬頭;升級改造松口漁港,申報國家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久久為功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推進“三江四線”生態景觀廊道建設,建設畬江省級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健全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延續幫扶政策,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六個持續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將八成財力用于民生領域,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全面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p>
梅縣區將持續提升城市品質,用繡花功夫管理好城市,堅持每年提升一條主干道,改善一個片區,通過“微改造、小更新”,實現“小擴容、大提質”。持續健全保障體系,全面提高孤兒、殘疾人、特困人員等基本生活補貼水平,加強醫療救助。抓好“粵菜(客家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推動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
持續提升教育水平,堅持每年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4%以上用于教育。加快東山中學客都人家分校、廣外附設梅州實驗學校、華師華業外國語學校、東山高級學校、梅縣外國語學校公園北路分校(小學部)、第二實驗幼兒園、憲梓中學擴建等項目建設,謀劃新建一所3000人初級中學,增加優質學位供給。
持續推進文化繁榮。建好梅南九龍嶂國防教育基地,確保同懷別墅今年完成布館工作。深入實施文明創建“補短提質”工程,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博物館和客家文化云平臺,推動文化館、博物館、木偶劇、客家山歌上云上平臺。持續建設健康梅縣。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構建公共衛生體系,續建中醫院、婦保院擴建項目,確保6月建成啟用。全力推動粵東醫院申報創建全省高水平醫院,新建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
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全力做好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深化國企改革,提升運營效能。扎實推進“放管服”“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推動企業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次數”,實現更多事項“一窗辦、馬上辦、一次辦、秒批”,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鏈接
梅縣區2021年度十件民生實事出爐
2021年,梅縣區首次開展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2021年度梅縣區人民政府計劃實施民生實事項目為10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為13項(含差額3項),實行差額票決。
經票決,入選2021年度十件民生實事的有:
促進普惠性學前教育擴學位、提質量;
深入實施“粵菜(客家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
免費實施出生缺陷篩查;
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補貼和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水平;
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完善農村集中供水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全面推動農村公路橋梁安全改造;
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測能力建設;
(作者單位:羊城晚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