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廣州舉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兩周年系列發布之廣州市推進全球重要交通樞紐建設情況發布會。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曉勇介紹,2016年至2019年,白云機場運輸生產業務量整體保持快速增長,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為7.1%;在特殊的2020年,白云機場旅客量達到4376.8萬人次,登頂全球第一位。
具體而言,2016年至2019年,白云機場國際旅客量從1352萬人次提升至1871萬人次,年均增速11.5%,占比超過25%;中轉旅客量從691萬人次提升至913萬人次,占比超過12%;國際通航點從85個增加至95個,連通“一帶一路”34個國家的61個城市,通達性進一步增強,成為全球主要的國際航空樞紐。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機場,白云機場灣區經濟“引擎”作用凸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表明,白云機場對廣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有明顯的帶動作用。白云機場業務發展對廣州市產業經濟的投入產出比達到1:9.7。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30億元,可為廣州市新增2800個間接就業機會。
目前,白云機場正加快推進三號航站樓和第四、第五跑道建設,三期擴建工程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開工。建成后,白云機場將擁有3座航站樓、5條跑道,遠期可達到服務1.4億人次旅客的規模。
圍繞白云機場,空港綜合交通體系初步形成。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馮志堅介紹,隨著廣清城際、新白廣城際(廣州北站至白云機場段)建成運營,花莞高速和機場第二高速北段建成通車,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初步形成;花都大道、飛粵大道等快速路完成升級改造,花聯路、龍港路等市政道路實現貫通,空港經濟區內部循環路網基本成形。
依托白云機場的大規??拓浟髁?,廣州以白云機場為核心,聯動廣州北站、大田貨站,謀劃建設廣州空鐵融合經濟示范區,未來將逐步形成空港、公路港、鐵路港“三港一體、客貨聯運、站城融合”為特征的空鐵融合型商圈。
規劃建設的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將打造集會議、展覽、商務、酒店、文旅、總部等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臨空標志性綜合體。目前,廣州空鐵融合經濟示范區已納入廣州市“十四五”規劃,正加快推進規劃建設;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建設已動工,計劃于2022年基本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
目前,廣州空港已形成飛機維修制造、跨境電商、航空物流、航空總部商務、通用航空、飛機租賃六大臨空產業為支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創新融合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2019年,廣州空港高質量發展協調性指數居全國臨空經濟示范區首位。2020年,飛機維修及客改貨營收30.23億元;機場綜保區進出口總額223.74億元,同比增長29.1%;跨境電商業務量累計驗放電子清單約1.3億票、貨值約3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和119.8%,已連續7年位居全國空港首位。
展望“十四五”,廣州將進一步加大空港資源整合力度,加快推動構建大交通格局,著力提升廣州國際航空樞紐能級。到2025年,國際先進、功能完善、綠色生態、產業高端的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將基本建成,航空核心產業和緊密關聯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整個臨空經濟商業圈產值有望達到數千億元。
【南方+記者】鄭慧梓 黃舒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