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3月1日電 (王華 曾敏婷)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3月1日公布,聯合國官網首次刊登中國城市提交的地方自愿陳述報告,向世界分享廣州綠色發展經驗。
該份全稱為《活力包容開放特大城市的綠色發展之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廣州地方自愿陳述報告》(簡稱《報告》),展示了《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的總體情況,同時,重點圍繞教育(SDG4)、水環境(SDG6)、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9)、城市和社區(SDG11)、陸地生物(SDG15)等目標領域,以詳實數據和精彩案例介紹和展示了截至2019年的廣州可持續發展經驗,反映了廣州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轉型的階段性特征,并展現了廣州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良好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根據《報告》,廣州近年在可持續發展、空間規劃引領城市發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實踐成效。包括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實施白云山“還綠于民”、海岸帶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等工程;在綠色發展轉型方面,參與國際氣候治理合作,探索可持續城市降溫、節能減排;在可持續城市和社區建設方面,推廣社區設計師參與公共設施設計、開展老舊小區“微改造”。
據了解,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廣州市累計完成349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惠及超過150萬居民,當中包括完成既有建筑加裝電梯、增設無障礙通道、完善消防設施等,有效提升老舊小區的環境品質,實現從“厭惡型設施”到“可讀可賞的城市景觀”,從“剩余消極空間”到“活力積極場所”的轉變,讓品質建設滲透到城市的街角空間。
2018年以來,全球多個知名城市啟動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地方定期評估和自愿陳述工作,報告當地可持續發展進程與經驗。2020年2月,廣州啟動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地方自愿陳述工作。此次向聯合國提交《自愿陳述報告》體現了廣州等中國城市的綠色發展理念,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