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圈黃花風鈴木的照片很漂亮,周末便帶著老人和小孩過來看看,果然名不虛傳,景很美,人也開心?!苯?,從河源市連平縣忠信鎮專門趕到連平縣高莞鎮丁村村看花的韋女士說。記者看到,數十畝黃花風鈴木掛滿了金串串的黃花,風輕輕一吹,隨風飄落,散落一地,猶如鋪上了金黃色的地毯,成為丁村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賞花。
丁村村的黃花風鈴木吸引了眾多游客。(攝影:張濤)
這道“花?!笔歉咻告偽幕衽d的一個縮影。據悉,高莞鎮立足以“農業農貿小鎮、生態觀光小鎮、宜居康養小鎮”的發展定位,以“花”為媒,謀劃建設“花開小鎮”,加快發展農旅文化。同時,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走實文化設施到村、文化服務到戶、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樹人到“根”的文化惠民之路,通過不斷激發文化活力,促進鄉村振興。
以“花”為媒“造”盛景
三月的丁村,景色怡人。成片的黃花為大地增添了一抹亮麗春色?!包S花風鈴木很漂亮,看了讓人心情開朗。”從珠海趕回娘家丁村村的吳麗媚說,丁村變化好大,帶著外地朋友一起看花賞春光,覺得很有面子。
黃花風鈴木、玫瑰被譽為高莞鎮“兩大花?!保〈宕宸N植的上百畝玫瑰過幾個月也將迎來綻放期。高莞以“花”為媒,以黃花風鈴木、百畝玫瑰花基地為載體,謀劃建設“花開小鎮”,打造經濟發展新亮點,加快發展農旅文化,大力推進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同時還整合各類資源,擴建丁村村玫瑰園和西南村莞豐農場,努力探索出一條集種植、觀光為一體的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另外,在X184線沿線有條件的區域,結合村民意愿,見縫插綠,打造“口袋公園”“百米綠道”或“小花園”“小菜園”等,建設一批“四沿”地區美化綠化示范點。
“頑”石能言“種”文化
中平村就位于X184線旁邊。該村建設的中平文化路,谷藝橋、傳統文化墻、崢士亭、成木源藝術館,尤其沿途逾二十塊石刻個個能“言”,“中平正道”“篤志”“剛正”“仁”“誠”“智遠”“命由心造”……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村民,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贊譽。
在路口,3米多高的“中平文化路”石刻宛如風帆般格外引人注目,由鄉賢成木源書寫的“中平文化路”幾個行書大字圓潤明朗,引領著一方文脈。記者在現場看到,路邊懸掛著“確立歷史新方位 煥發發展新活力”等紅色標語,與中平小學門口的對聯“春催桃李遍天下 雨潤棟梁豎九州”相映成輝。小學門口立有石刻“中平正道”,旁邊還有用隸書雕刻的“篤志”二字,寓以立志,教育小學生從小要立志,要樹立遠大志向。而村道的另一邊,村民家的枇杷樹已是碩果累累。記者注意到,一些村民還配合“中平文化路”建設,自發開展“四小園”建設。
鄉村文化振興猶可期
“成木源老師是中平村的鄉賢,在關心教育下一代和助推全鎮鄉村文化發展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尤其是中平村文化路的建設?!备咻告傫v村干部,高莞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曾麗潔說,希望有更多像成木源一樣熱衷文化、弘揚正能量的文化人參與到挖掘當地傳統文化的隊伍中來。來自河源技師學院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歐海標也告訴記者,中平文化路也是河源技師學院黨員干部開展黨員教育活動點之一,藝術館也成了學院師生開展農村實踐活動的重要基地。
文化能潤心,文化振興就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高莞鎮以“黨建+文化”為抓手,采取文化項目支持、鎮級財力獎扶、村組聯動自籌、村民主動參與相結合的方式,按照“多樣化、實用化、特色化”的標準,加大基層文化服務建設力度,著力加快實施“八個一”工程,努力打通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目前,該鎮結合紀念建黨100周年,正整合資源籌建高莞革命史展館、高陂寨戰斗紀念館、青少年德育基地。
除此之外,高莞鎮還以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主陣地,組建了形式不同的文藝隊伍,不定期開展鯉魚舞表演、廣場舞、籃球賽、書畫展等群眾性娛樂活動,使公共文化資源真正“活”起來、公共文化內涵“美”起來。
(作者單位:河源晚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