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全國外賣隊伍里有7萬人是碩士畢業生,你會相信嗎?”
近日,一段“碩士求職不成,轉行做外賣員”的視頻在各大平臺熱傳。相關自媒體文章紛紛涌現:“中國正在催生一批高學歷窮人”“7萬碩士送外賣!揭露時代的傷疤”……結果呢?上海網絡辟謠平臺證實短視頻內容系造謠!
“全國7萬碩士在送外賣”的結論從何而來?根據媒體查證,它的來源很可能是某外賣平臺2019年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結論處提到“1%的騎手擁有碩士及以上文憑”。利用這里的1%,乘以“全國有700萬外賣騎手”這一空穴來風的基數,自媒體就此妄稱“7萬碩士送外賣”。
總結此類短視頻的造假套路,一是東拼西湊統計數據,二是精準抓取社會熱點。搜索與“7萬碩士送外賣”相關的短視頻,很多人都被會被“高學歷”“碩士”“外賣小哥”“理想與現實”這樣的標簽所吸引。“在我眼里你會發光”“奔赴最好的自己”等心靈雞湯式標簽也頻頻出現,以字里行間釋放的積極信號吸引用戶目光,從而達到“吸睛”目的。
將近150萬的點贊量證明了造謠短視頻的成功出圈,公眾所給的熱度是否也反映了某種認知偏見?“職業無高低之分”,認可不同行業工作者的貢獻并尊重他們是全社會的共識。然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做著連線題,將個人身份與社會職業連連看,認為技術含量較低的送外賣工作不應有學歷光環。造謠短視頻精準利用身份與職業對比的視覺沖擊定向收割流量。
因此,應當警惕此類短視頻在作為謠言的一般危害外,其對社會心態的特殊破壞性。時下,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乎千家萬戶,長期占據話題熱搜榜。這類短視頻走紅網絡,無疑會助長“最難就業季”“讀書無用論”等論調,增加受眾焦慮感與緊張感,引發心態失衡,造成心理問題甚至社會問題。
打擊造謠短視頻需要在“堵”與“疏”二字上用力。一方面,網絡平臺要加強對短視頻內容的審核,嚴把質量關;監管部門的措施也要強有力,嚴懲造謠者。另一方面,社會要持續糾正公眾的認知偏差,大力倡導“職業平等、勞動光榮”等健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