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電動車駕駛員忽然接到電話被請到交警隊“喝茶”。原來,是其涉嫌走機動車道、逆行等違法行為,現場被羅湖交警發現。以為沒被交警現場查到就萬事大吉,事實上,違法駕駛人最終還是被警方鎖定,并依法處理。
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的持續增長,電動車“闖紅燈”“逆行”“隨意橫穿機動車道”等交通違法亂象也頻頻出現,這不僅影響了機動車正常行駛,也極大威脅著電動車騎行者自身的生命安全。為此,羅湖交警在堅持精細化管理執法的同時,在管理措施上做加法,在處罰上做減法,實行“教育與處罰相結合”、“三長信箱”警民聯絡平臺三項人性化管理舉措,加強電動車的管理。
據了解,5月7日,羅湖交警巡查時發現的三名電動車駕駛員駕駛非機動車走機動車道、逆行的違法行為,考慮到現場查處對電動車司機可能不安全。羅湖交警沒有現場攔停違法司機,而是通過非現場數據研判等系列措施,鎖定違法駕駛員,并通知其到交警大隊接受處理。
違法騎行者被“請”到交警隊“喝茶”,通過查看自身違法全過程,觀看交通安全教育警示片、學習交通安全法規、三名違法者承認違法事實。羅湖交警宣傳教育,讓違法者切實體會到“抄近路”存在的危險性以及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最后,羅湖交警采取“寬嚴相濟”,對違法司機進行教育警告。
在交通管理的過程中,存在違法電動車遠遠看到交警,為了躲避處罰,立馬不顧安全,慌不擇路的情形。以5月7日查處的這三例電動車違法行為為例,民警即使在現場不查處,也可以通過系列的措施固定違法證據,準確鎖定違法駕駛員。
其實,羅湖交警所有的交通管理舉措,目的都只要一個,讓交通暢通、有序、安全。而罰款,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方式之一,但絕對不是目的。現實中,為了逃避執法忽視安全的行為實屬不該。即使違法被交警攔下,交警蜀黍更多地可能教育提醒、人性化放行,在實現交通管理目的的同時體現執法的溫度。所以,請大家看到交警執法時,切勿犧牲安全逃避。交警的出發點是安全,不是為難大家。
據了解,羅湖交警已全面開通了“三長信箱”線上反映渠道,市民群眾對交通違法處理有異議的情況時,可以掃描法律文書的二維碼及時進行反映,交警隊將第一時間答復市民,主動回應群眾訴求,保障駕駛員權益。
寬嚴相濟、信箱對話……這些看似簡單的舉措,卻在教育、勸導、傾聽的基礎上兼容了法理與人情,市民駕駛電動車上路無需“見警則慌”、扭頭逃竄,摒棄“僥幸心理”、強化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法規出行才是自身參與交通管理的底氣和自信。
處罰不是目的,安全才是重點。羅湖交警將堅持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通過人性化管理以提升群眾出行安全感、獲得感,不斷推動城區交通更便捷、秩序更規范、出行更安全。
南方日報記者 鄧子良 豐雷 通訊員 黃佳佳 王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