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說,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里珍藏著一件特別的‘鎮館之寶’,背后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
我是田書涵,是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18級學生。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我希望用水墨勾勒出生動的紅色故事,用我們青年人的視角,解鎖黨的青春密碼。
這一站,我要尋找的創作題材來源于一件國家一級文物——1928年10月6日張云峰就義前寫的絕筆書。
“母親、浣娥:還有二點鐘,我就要受死刑了,我是笑的死,不是哭的死,請你不用悲傷,當我成了佛,只覺得對你們不住,未報天高地厚之恩,所以為憾矣??嗝哪赣H,請浣娥扶持,好了,永訣了,來生再見。云峰絕筆”。
楊琪館長告訴我,張云峰出生在廣東南海松崗鎮顯綱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好學上進,后來成長為佛山工人運動的骨干分子。
1927年4月,廣東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張云峰匯集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30多人,準備回佛山收復被國民黨反動當局占領的大魁堂工代會會址。途中遭國民黨反動派軍警100多人的包圍襲擊,因寡不敵眾,張云峰等人被捕。
這封絕筆信寫于1928年10月6日。張云峰寫完這封信的兩個小時后,就在廣州東較場英勇就義,年僅28歲。
我仔細觀察發現,這是一封用行書寫下的絕筆書,整篇用筆堅決、肯定,結字伸張、開闊,帶有深深的文人氣息。在開頭時行筆平穩、心緒平和,寫到動情之處,字體開始大小不一,縱橫舒展,帶著豐富的情感起伏,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母親與妻子濃厚的不舍之情,結尾的落款鏗鏘有力、不卑不亢。即使臨近就義,他依舊英勇無畏、堅貞不屈,這種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讓我深受感動。
我很好奇,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于是我查了不少資料,發現張云峰烈士的形象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
他雖然是貧苦農民出身,但他讀過私塾,寫得一手好字。23歲那年,在豬肉店當工人的張云峰首次接觸工人運動,便受到巨大鼓舞,24歲那年,他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
他擔任過佛山工人代表會秘書、工農商學聯合會書記,他還協助家鄉開展農民運動,在村中農民協會會址對面墻上用打麻油寫下“努力奮斗”四個大字,鼓舞農民們為革命努力奮斗。
因為對于人物的歷史圖片和資料都太有限,這對于美術創作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所以我想嘗試用國畫寫意的手法來重現張云峰烈士在獄中的場景。
據記載,獄中,張云峰與敵人進行了一年半的斗爭,始終堅貞不屈,積極樂觀,還寫下不少詩和信給戰友和親人。而從這封絕筆書的筆跡中也不難發現,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張云峰依然心不驚,手不顫。
我一直在想,張云峰烈士犧牲的時候其實只比我大幾歲。當他面對威逼迫害時能堅定不移,面對死亡時能慷慨從容,我想支撐他的是一種崇高的精神追求。他對家人的那份愧疚和深情,讓我看到了一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英雄。
我希望把這些感動和感悟融入自己的創作當中,與同學們共勉。
正如老師所說:“只有學有所思,心有所悟,才能筆下有力,畫中有魂?!?/p>
青春護寶人
出品單位:南方日報 南方+客戶端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合作單位】廣州美術學院
【支持單位】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監制】王義軍 譚仕龍 陳志 劉麗團
【統籌】孫國英 羅彥軍 孫旭亮 曹斯
【制片】畢嘉琪 丁曉然 王良玨
【腳本/劇務】畢嘉琪 黃堃媛 吳昂霖
【攝像/攝影】仇敏業 姚志豪
【剪輯】何志豪
【動畫設計】鄭煒良 黃澤偉
【聯絡/推廣】馮雅琳 江粵軍 袁夢婷 楊逸
【參與拍攝】葉永康 蔡嘉鴻(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