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年中大促,各大電商紛紛放出滿減、立減、津貼、紅包等促銷手段,促銷優惠琳瑯滿目。
為規范促銷,嚴厲打擊“先提價后打折”、“虛假有獎銷售”等行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自去年12月1日起施行,剛剛過去的618是促銷新規后的首個電商大促。
不過,對于首個電商大促,不少讀者向“專+幫”團隊投訴——“618活動前價格1599,618活動前一天發現價格上漲”“楊冪同款洞洞鞋(包含鞋飾)原價459元,但是在天貓618活動,這雙鞋原價又變成519元”。對此,“專+幫”團隊展開調查。
“活動價”高于原價,多款商品618先漲后降
楊小姐向“專+幫”團隊投訴自己在618大促前以原價459元在天貓Crocs官方旗艦店買一雙楊冪同款洞洞鞋(包含鞋飾),但在天貓618活動上,這雙鞋原價又變成519元。她表示,自己購買時,459元就是沒有任何優惠活動的原價,她認為應該將618活動價改為459元,并在此基礎上享受目前優惠。根據消費者提供的信息,記者在該店鋪已查不到這款搭售鞋飾的洞洞鞋。
不過,記者查看這家店鋪的其他商品發現,其標注的“618活動價”存在高于原價的情況。以另一款楊冪同款洞洞鞋(貨號為10001-410)為例,在6月9日,記者查詢此商品“618風尚日”活動價為368元,券后308元。6月1日,618預售正式開始,記者通過歷史價格查詢工具查詢發現,其在6月1日前七日內最低到手價格為338元。
根據現行有效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有關條款解釋的通知》(發改價監[2015]1382號)規定:“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內在本交易場所成交,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如此來看,338元可以視為此款商品原價,但在618大促里,標注的368元的“618風尚日”活動價比原價更高。記者咨詢店鋪客服,客服認為此款商品原價為369元,但該商品頁面并未顯示此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個例,且其中不乏大品牌。在6月15日晚,記者發現天貓海信官方旗艦店上,一款雙開門冰箱(BCD-579WFK1DPUT)顯示大促價是3199元,但根據歷史價格查詢工具查詢發現,在促銷前7日(6月1日促銷開始預售付尾款的前7日)內到手價都低于3199元,最低2899元。
劃線價奇高,企業未給出解釋
除了定的活動價高于原價,部分618商品劃線價也定得離譜。有消費者投訴天貓國際一款博朗剃須刀(9系9390cc),他表示該商品618活動前價格1599元,“618”活動前一天發現價格上漲為1999元。記者找到該款商品發現6月16日上午,該商品促銷價2459元,618到手價為2099元,但劃線價卻高達9999元。在“什么值得買”平臺上,該商品最高價3999元,根據歷史價格查詢工具該商品歷史價格從未超過2599元。記者咨詢電商平臺客服人員,客服并未對此劃線價做出合理解釋。
而在天貓小米官方旗艦店里,一款米家485L雙開門冰箱(型號:BCD-485WMSA),劃線價為3999元,618狂歡價2999元,再疊加優惠券到手價2399元,相當于直降1600元。但在小米商城,同款冰箱劃線價為2999元,限時搶購價2499元。根據此款冰箱的預售海報,可以發現劃線價確為2999元。記者咨詢天貓小米官方旗艦店客服,但人工客服表示:“其他渠道咱們不太清楚,但咱們的就是這樣?!?/p>
京東西部數據自營旗艦店里,一款1T的SSD固態硬盤(商品編號100002206075),在6月17日查看時發現,劃線價1999元,優惠價1109元。記者通過歷史價格查詢網站發現,該商品最近12個月里最高價為1699元,未曾有過1999元的售價。咨詢店鋪客服,客服表示:“價格問題都是每個商家自己的市場定價行為,我們只是京東自營店客服,無法干預?!?/p>
專家:商家處罰力度輕,消費者維權難度大
消費者購買商品,大多考慮性價比。商家讓利越大,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就越大,部分商家涉嫌通過先漲價后降價或抬高“劃線價”等手段,給消費者造成大幅讓利的假象,誘騙消費者下單。這既蒙騙了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引起不正當競爭。有關部門也正在加強監管。
去年末出臺的促銷新規就是對促銷的進一步規范。規定明確指出,經營者折價、減價,應當標明或者通過其他方便消費者認知的方式表明折價、減價的基準。未標明或者表明基準的,其折價、減價應當以同一經營者在同一經營場所內,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內最低成交價格為基準。如果前七日內沒有交易的,折價、減價應當以本次促銷活動前最后一次交易價格為基準。但是可以發現促銷價格亂象仍屢禁不止,這是為何?
“大促中的價格欺詐是長期以來都存在的問題,盡管有促銷新規來進一步規范促銷規范,但仍有商家甘冒風險,這跟促銷違規舉報難度大但是行政處罰又太輕有一定的關系。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東西,一般少有長期關注一個產品的價格,并最終留下確鑿的證據證明商家價格違法。就算舉報成功,商家被罰的金額和通過抬高價格造成大促假象獲得盈利相比,可能并不算多?!北本┯疲ê贾荩┞蓭熓聞账匣锶寺蓭煼匠瑥娊馕?。
“專+幫”團隊在此提醒消費者,選購商品時,要仔細研究優惠規則,交易時保存好聊天記錄、宣傳截圖、消費憑證等維權依據。若遇虛構原價、先漲后降等虛假促銷,應及時撥打12345熱線進行投訴舉報,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4月末,“跟誰學”“學而思”“新東方在線”“高思”4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因為“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被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頂格罰款50萬元。
針對大促中商家價格套路的全面整治,會到來嗎?
南方日報記者 周中雨 彭穎 葉丹
統籌:程鵬 梁文悅
出品:美好生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