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首單加注活動在鹽田港區舉行,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清單中又一事項得到落實。鹽田港曾是深圳抗疫攻堅的重要戰場之一,如今,港口泊位正常運轉,國際貨運船舶有序靠泊。
今年5月21日以來,深圳先后發生兩起境外輸入關聯新冠肺炎疫情,分別為鹽田港“5·21”疫情和深圳機場“6·14”疫情,涉及阿爾法(Alpha)和德爾塔(Delta)兩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廣東工作組和省委省政府關心指導下,深圳把疫情應對處置作為全市頭等大事來抓,按照“快、嚴、實”的要求,采取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最全面、最徹底的防控措施,以硬干部硬作風硬措施打贏了這場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硬仗。目前,兩起疫情處置已取得“雙戰雙勝”,深圳已近一個月沒有新發病例,全市各區均為低風險地區。
防控成果來之不易,深圳抗疫攻堅的歷程,充分展現了超大城市的治理能力。著眼于疫情防控常態化,深圳正舉一反三、完善制度,進一步織牢織密疫情防控體系。
及時預警快速高效響應
作為一座實際管理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深圳擁有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港口、亞洲最大陸路口岸、中國五大航空港之一。面對境外疫情壓力的與日俱增,深圳始終保持警覺、警惕。
兩起疫情,兩個首發病例,深圳均是通過重點人群例行檢測和發熱門診哨點監測主動發現,這也說明,深圳構建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監測體系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
面對傳播速度更快的“升級版”毒株,早發現、早處置,在疫情防控中顯得尤為重要。深圳兩起疫情發生后,疾控人員均第一時間到現場開展密接流調溯源,醫護人員迅速對重點人員實施多輪大規模核酸檢測,對涉疫重點人員和場所實施分級分類管控,對碼頭、機場、口岸等高風險人員實行閉環管理、集中居住、高頻次核酸檢測、全程疫苗接種……精準高效的防控舉措,成功跑在了病毒的前面。
既要控制住疫情擴散,又要盡量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深圳在疫情處置過程中,采取動態優化防控措施,推動“兩難”變“兩全”。
“5·21疫情”發生后,全球單港吞吐量排名第一的鹽田港一度沉寂,港區周邊道路交通嚴重受阻。深圳一方面提升防控力度:全部7395名碼頭作業人員核酸檢測“七天七檢”;快速建成港區集中居住區,對登臨作業等高風險作業人員實施集中居住全流程閉環管理;強化船上作業全過程視頻監控,落實“先消殺、后作業”要求。另一方面,著力推動港口復工復產,按照“預約制、分時段、消存量、控增量”的思路,鹽田區制定《關于保障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閘口及周邊區域交通暢通的工作方案》:從5月31日零時起,進港貨柜車所在的運輸公司須通過“易提柜”系統預約進港時間,在收到預約成功的確認信息后,按照預約的時間段有序進港。
精準科學的防控,讓鹽田港迅速從疫情沖擊中恢復:截至6月25日,所有泊位均有靠船,所有操作岸吊全開。港區實施無預約不進港,港區及周邊交通暢順。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還充分釋放科技抗疫的作用?!吧钲谠臁毙鹿谝呙玳_打、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出動、5G巡邏機器人、智能消毒機器人上陣、無人機和無人車送核酸檢測樣本……在深圳,這些層出不窮的“黑科技”出現在疫情防控的各種場景。在抗疫關鍵時刻,深圳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呼吸機、機器人、無人機等抗疫產品不僅輸出到全國,還輸出到多個國家,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積極貢獻。
科學防控共護美好家園
得益于嚴密的外防輸入體系、靈敏的監測預警體系、高效的應急防控體系與隔離管控體系,在疫情處置過程中,深圳形成了快速響應、高效運轉的戰時指揮體系。
針對航空口岸、水運口岸、陸路口岸、“人、物”同防四個工作方向,深圳研究出臺對外嚴防輸入全流程閉環管理規范指南,全面提升防控標準,全面加強督導檢查,阻斷疫情跨境傳播渠道。
對于國際船舶登輪、引航、檢疫等特殊崗位高風險作業人員,嚴格實施集中居住等閉環管理措施;對其他非特殊作業人員,實施提級居家健康管理、核酸“三天一檢”,嚴密防范國際航行船舶疫情傳播風險。
共建共治、群防群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在深圳疫情防控最吃勁時,也迅速轉化成了戰斗力。
疫情期間,深圳累計組織了8萬多名醫務人員、5萬多名社區工作者、1萬多名警務人員、24萬多名志愿者深入抗疫一線。不到3天時間,深圳就能高效完成一輪全市全員大檢測。
6月18日晚,一份福圍社區居民核酸檢測篩查陽性報告,拉響了寶安區疫情防控的“警報”。根據省、市疾控專家指導意見,福圍專班立即分層分級劃定封閉、封控兩個管控圈層,其中,封閉區全部安裝門磁,實施人員嚴格居家、足不出戶;封控區嚴格管控,實施人員只進不出、嚴禁聚集。路口合圍、加強卡口管理、完善巡查值守。
面對突襲的疫情,深圳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沖鋒在前。與此同時,無數深圳人共同堅守奉獻,合力繪就抗疫最大“同心圓”。
“抗疫得與時間賽跑,必須嚴防死守,筑牢社區防疫第一道防線!”面對疫情,坪山區坪山街道行政路片區黨委書記李明春第一時間帶領片區黨員投身戰“疫”。龍華區委組織部發出致全區廣大共產黨員的倡議書后,48小時,發動黨員志愿者4000多人,帶動志愿服務義工共同行動,總參與近萬人次。
整個疫情期間,深圳共從市直機關抽調475名干部、組建78個疫情處置工作隊,派駐74個街道和4個鎮,全脫產支援一線。全市1050個黨群服務中心迅速轉變為抗疫服務中心,在機場、港口,社區成立的臨時黨組織達1600多個。
全民參與、無私奉獻、快速處置、科技助力……深圳終于迎來了這輪疫情的階段性勝利。
慎終如始織密防控體系
深圳市衛健委近日發布,截至6月30日,深圳全市810個居民委員會全部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實現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全城全域全覆蓋。未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公共衛生工作架構,將推動深圳公共衛生宣傳、發動、服務功能延伸到城市基層治理的末梢,城市公共衛生基層基礎將更為牢固。
盡管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但疫情尚未結束。深圳堅持慎終如始、善作善成,進一步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針對深圳航空、水運、陸路口岸多的特點,深圳將提升標準,嚴格管控,完善管理,壓實責任,建立健全全流程全封閉外防輸入管理系統,堅決阻斷疫情跨境傳播渠道。比如對國際船舶登輪、引航、檢疫等特殊作業人員,嚴格實施集中居住等閉環管理措施;對其他非特殊作業人員,實施提級居家健康管理、核酸“三天一檢”。
在疫情防控關鍵期,提級管控指揮有利于防控工作的高效開展。未來,深圳將強化全市一盤棋調度,強化現場指揮部專班運作,強化信息、力量和行動統籌,把集中優勢資源、優勢兵力打硬仗的經驗做法固化為常態化的制度安排。
應對新型新冠病毒毒株,早發現、早處置是成功的關鍵。接下來,深圳將著力完善應急預案,抓緊開展實戰演練,第一時間應急響應,爭分奪秒流調溯源,提速提質核酸檢測,分級分類防控管理,嚴防疫情擴散外溢,科學精準醫療救治,強化信息宣傳引導,抓實問題反饋處置,打好快速應對處置組合拳。
此外,深圳還將打造更加完善的全鏈條防控責任體系。研究建立疫情防控責任“鏈長”制,條塊聯動補鏈,點面結合延鏈,齊抓共管強鏈,壓實“四方責任”,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形成配合緊密、協同高效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機制。強化物資支撐保障,強化力量支撐保障,強化科技支撐保障,切實提高疫情防控基礎能力。
疫情防控不麻痹、不松懈,在問題整改、督促檢查上再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這是深圳守土一方的擔當。
崔璨 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