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前報道,近年來,醫學上主要用于矮小癥的“增高針”治療悄然興起,被一些擔憂孩子身高低于同齡人的家長當了“救命稻草”,而所謂“增高針”就是注射生長激素,只能用于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癥、特發性矮身材等,擅自擴大治療范圍可能會帶來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濫用生長激素,與各種“身高促進門診”不規范使用生長激素、一些藥企的“身高70%靠遺傳、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夢”花式宣傳不無關系,但著眼于需求端,根本還是一些家長對此趨之若鶩,畢竟其作為監護人,是“第一責任人”。
其中不乏“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焦慮心理在作怪。不得不說,今天的家長是被各種焦慮所裹挾的家長,從報各種補習班、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學習各種樂器,到對視力、身高等也揠苗助長,對比、跟風勢頭有增無減。那些不規范的診所,夸張宣傳的藥企,正是利用家長想為孩子增高的迫切心理,把生長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藥”。
生長激素在中國兒童矮小癥的治療已經步入正軌,專業醫生稱,真正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的孩子只需要進行常規的飲食、運動、睡眠指導,并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捫心自問,給孩子使用生長激素的家長們在兒童時代,肯定也經歷過各個同齡人身高不相同的階段,有些人在小學高年級可能已經超過同齡人許多,有些人可能還是小不點,但不妨礙他到了初中高中再發力長高,這本就是因人而異的成長規律。況且,現在的孩子普遍生存條件良好,只要重視營養和鍛煉,大可不必“亂投醫”。
或許,有些家長言之鑿鑿這些都是為了孩子好??珊⒆拥慕】党砷L首先要講科學、尊重科學。一味地渴求增長,卻忽視生長激素對孩子的副作用,就像一些家長迷信凡一點小感冒就要喝中藥“強身健體”,卻無視中藥本身就講究“是藥三分毒”。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家長也得衡量,是不是孩子身高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值,就意味著不健康?須知,家長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而擁有健康的身心,與一個滿意的身高,究竟孰輕孰重?
真誠希望這些好心家長別再犯糊涂了。
文|劉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