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的蜂
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在同一所學校任職工作滿6年的正副校長、老師都應進行交流;針對交流數量,有些城區明確提出了100%的輪崗目標;在交流范圍上,不僅包括跨學區(教育集團)交流輪崗,還有遠郊區全面推進交流輪崗……
這是近日召開的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放出的“大招”。
北京名校林立,一向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也是教育政策的風向標。綜合來看,北京此次改革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順應了民心期待,有很強的示范價值。
但事實上,這輪改革的行動者不止北京。武漢、上海、深圳等也各自推出了輪崗制度。
這一輪密集的改革動作,有力釋放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行動信號。特別是放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結合“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來看,這輪教育改革可以說是非比尋常。
長期以來,許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信念,把孩子送進名校,而名師也愿意到名校工作。這樣一種選擇機制,最終造成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不利于教育公平。而教育資源分配差異也催生了“學區房”,一大批炒房群體應運而生,嚴重背離“房住不炒”政策。
站在這樣的角度上,這輪教育改革目標在于,讓名校和名師徹底解綁,讓教師由“學校人”變為“學區人”甚至“系統人”,從而淡化“學區房”概念,更好地促進教育資源流動,提升整體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這次北京改革開了一個好頭,也期待各地能盡快拿出真招實招,在推動義務教育資源均衡上有更大作為,讓所有的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