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產種業及健康養殖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十七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第二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三屆廣東水產種業產業大會等重量級農業類活動在廣州南沙舉行。
據了解,南沙近年來在農業方面亮點頻出,日前,南沙區委副書記段德海在水產種業及健康養殖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十七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舉行期間,向媒體介紹了南沙農業主要的特點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段德海介紹,近年來,南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工作取得較好發展,2020年,南沙農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達到111.7億元。其中,在漁業方面,全區水產養殖面積10.43萬畝,去年水產品總量達15.4萬噸,漁業總產值達到50.04億元,養殖面積和產值均居廣州市首位。
段德海透露,2021年,南沙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有信心實現兩位數增長。下一步,該區將繼續著力推動農業創新開放高質量發展。
段德海指出,南沙將打造涉農貿易雙循環節點。目前,廣州港已在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通114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2021年1月至10月,廣州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往來箱量227萬標準箱,完成糧食作業量1943.2萬噸,形成了以南沙、新沙港區為重點的糧食倉儲物流分撥體系。接下來,南沙將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依托南沙港航運物流和廣州期貨交易所,大力推動大宗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把握RCEP簽署帶來的新機遇,實現“買東盟賣東盟”,并逐步推進“買全球賣全球”,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探索打造涉農經濟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節點。
同時,南沙將打造大灣區農業創新產業基地。南沙現正持續在農業產業鏈創新方面發力。例如南沙立體化全產業鏈生豬養殖工廠,采用高層樓房養殖模式,實現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循環利用一體化;南沙的魚菜共生4.0項目,融合了生態設計、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等技術,實現農產品的工廠化生產;我們的數字漁場項目,依托養殖大數據,開創無人值守智慧養殖新模式;還有南沙的預制菜產業,目前已具有一定規模的預制菜企業18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有2家、超千萬元有9家。接下來,還將引進年產值35億元的恒興集團預制菜產業園項目。
段德海表示,南沙還將打造灣區種業燈塔。南沙一直致力于推進種業創新工作,落戶了劉少軍院士工作站、華農廣州漁業研究院、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溫氏集團、海大集團等知名研究機構和企業。接下來,南沙將著力推進廣東畜禽種業集團(華農溫氏科技創新中心)、中國農業華為數字種業研究院、省種業集團創新研究院等一批創新項目,深入實施灣區種業燈塔行動、創建種業創新示范區。
此外,南沙還要打造現代都市農業典范。南沙深入挖掘農業各項功能,打造農業+旅游、+文化、+科普等等1+N模式,提升都市農業的品質與活力。
其中,南沙近期正依托10300畝的南沙都市農業實驗園,打造南沙明珠農業公園,豐富“吃、行、游、購、娛”等要素,給灣區民眾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同時,南沙也以其特色水果香蕉為原型,打造一批香蕉熊、香蕉女孩等標志性農業IP,吸引民眾喜愛,推廣南沙農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