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運回家,快樂團圓。每年到春運之時,你是不是總是歸心似箭?
每年,有一群人為了他人團圓,總是堅守崗位。今年不同的是,他們將搭上便利交通、享受智慧春運,回到家鄉展現粵菜師傅的魅力,教授村民鄉親粵菜廚藝。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在“十城直播”“青年廚神”之后,在今年春運期間正式啟動“粵菜師傅”工程第三期全媒體報道——廚神回鄉,粵菜師傅將帶您感受南粵鄉村魅力,品味粵菜精湛技藝。敬請垂注。
在梅州東北部,玉水村是遠近聞名的廚師村。村里半數以上的家庭有成員做廚師,年薪20萬元以上的廚師超百人。

30年前,郭開揚離開玉水村,成為第一批走出去的廚師,回鄉吃團圓飯成了遠在12個小時車程以外的念想。今年,梅汕鐵路正式通車后的第一個春節,從深圳到梅州約380公里的路程縮短至3個半小時,郭開揚乘高鐵回鄉,為鄉親們做一頓客家地道的團圓飯。
玉水村:學廚脫貧走向小康
天還沒亮,郭開揚從深圳北站上車,踏上了回鄉的路程。
“以前,我們坐大巴車回梅州,正常要8到12個小時。如果遇到過年過節堵車的時候,我曾經珠海坐回梅州花了26個小時?!惫_揚說。2019年10月11日,梅汕鐵路正式通車,從深圳北站到梅州西站,如今只需要3個半小時。
從梅州西站到玉水村,新公路修到了村門口。路通了,玉水村這張名片也更亮了。
為了激活名廚資源,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梅縣區從2018年全面啟動了“客家菜師傅工程·十個一系列活動”,以玉水“廚師之鄉”為抓手,以“客家菜師傅”鄉土人才培養工程為切入點,探索構建“客家菜師傅培養、綠色農家樂旅游、特色農產品產銷”等產業鏈,以人才振興引入特色產業、傳播客家文化,將玉水村打造成梅縣區一張獨具客家特色的新名片。
玉水村從“采煤村”到“廚師村”的蝶變,郭開揚功不可沒。30年前,玉水村仍處于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較差的階段,村民主要依靠農業收入和在煤礦打工掙錢養家糊口。作為第一批走出去的人之一,郭開揚只身來到珠海,從飯堂廚師、餐廳學徒做起,通過不斷鉆研和努力,廚藝越發精進,獲得了“中國中生代頂尖五十強廚師”稱號……

經歷過外出學廚的艱辛,郭開揚為村子里想要外出學廚的年輕人提供了最大的幫助。村里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走上了外出學廚之路,一部分人開始在全國各地的烹飪領域里嶄露頭角,走出的名廚更是不在少數。
“現在從玉水村走出去的廚師,八成以上都是通過揚哥直接或間接介紹學廚的。”玉水村黨支部書記郭國青說。
如今,玉水村年薪二十萬元以上的廚師超過百人,遍布全國各地。2019年11月,玉水村達到相對貧困村退出標準,實現了脫貧奔小康的蝶變。
學徒心愿:帶家鄉美食走向世界
逢年過節,往往是餐飲行業最繁忙的時間,郭開揚離開玉水村后,已有30年沒在家鄉吃過團圓飯。郭開揚此行回到玉水村,為鄉村里看著他長大的鄉親們做一頓正宗的客家團圓飯。

午后,村子里的農家樂掛起了紅燈籠,貼上了紅火的福字和對聯,村民們在院子里架起灶臺。放養在山里的雞鴨宰好待食;從菜地里剛摘的新鮮蔬菜和蘿卜,還帶著泥土味……大家伙兒在郭開揚的張羅下忙碌起來。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傍晚時分,放學的孩童和在村里做廚師的年輕人紛紛前來幫廚,“這一道菜叫客家娘酒雞,我們客家人每年的年三十都要吃。”郭開揚一邊炒菜,一邊耐心地為他們講解做法。
客家娘酒入鍋,姜蓉和雞的香味與酒香交織,引人垂涎,儼然是家鄉最熟悉的幸福味道。

現年20歲的郭志剛是入行3年的廚師學徒,和村子里的許多年輕人一樣,郭開揚是他們心中的榜樣。他聽聞揚叔回鄉,專門來此幫廚?!拔业睦硐胧浅蔀橐晃淮髲N,像揚哥一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把我們家鄉的美食帶給大家。”郭志剛說。
暮靄漸深,夜色降臨,鄉親們在農家樂歡聚一堂。村里人說起郭開揚,紛紛感謝他為子女甚至孫輩提供了走出大山、走向小康的機會,為年輕人進入餐飲行業鋪路。
“粵菜師傅回家鄉,學得廚藝奔小康!”鄉親們開懷地說。
出品:王溪勇 羅彥軍
監制:袁佩如 張由瓊
采訪:唐子湉 唐林珍 黃韜煒 何苑妮 李赫
出鏡:唐子湉
攝像:石磊 張迪
攝影:張迪
剪輯:萬穩龍
通訊員:劉洪橋 丘聲財
作者:唐子湉 張迪 石磊 唐林珍 黃韜煒 萬穩龍 何苑妮 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