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偉艷展示瑤族繡藝。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攝
“莎瑤妹(少女)愛繡花,不會繡花找不到婆家?!鼻暹h連南瑤族自治縣流傳著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諺語。連南瑤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卻用五色絲線將民族文化基因繡在布面上,延續瑤家人千百年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年關將至,地處粵北山區的連南縣城年味漸濃?!?0后”瑤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房偉艷的刺繡工藝坊,就坐落在廣東瑤族博物館旁。許多繡娘已經放假歸家,房偉艷卻沒有因此閑下來。她常常坐在工藝坊的店面飛針走線,思索如何創作出迎合年輕消費者的新品紋樣。
瑤繡是瑤族婦女人人都能掌握的傳統手藝。無論是腰帶、圍腳、袋子,還是帽子、裙子、繡花衣服,家中的婦女都能繡。然而,繡娘們過去不曾想到,自己的一雙巧手也能產生市場回報。
房偉艷介紹,過去繡娘收入來源主要是種地。由于種地收入微薄,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村里多了許多留守兒童?!叭绻⒚脗兛梢栽诩依锟渴炙囐嶅X,村里的孩子就有人照顧了。”
懷著共同致富的樸素夢想,房偉艷毅然自主創業,創辦“偉艷瑤族刺繡工藝坊”。連南成功列入“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后,工藝坊接到越來越多旅游紀念品的訂單,成為廣東瑤族博物館瑤包會活動的指定供應商。來自我國香港和東南亞的客戶也主動找上門來,希望將瑤繡應用到品牌手袋上。
經過4年發展,工藝坊的銷售額去年達到150萬元,較前一年增長2/3。繡娘們在家邊帶孩子邊創收,每月可以增收一兩千元。這在當地算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工藝坊的成員也從最初的十來人發展到800多人,其中不乏“90后”。
當地政府的支持,也為房偉艷的熱情添了一把火。為建立嶺南瑤繡文化旅游產業鏈,連南對繡娘實行“手把手”式、訂單式培訓。不同繡種的交流拓寬了房偉艷的視野,她暗下決心博采眾長,推動瑤繡轉化創新。
“瑤繡以前的應用空間非常有限,比如遇到絲綢之類的布料,就派不上用場。經過針法改良,我們也能在旗袍等高檔禮服上展示瑤繡圖案的美感。”在房偉艷的悉心傳授下,繡娘們接到了不少廣繡訂單?!斑@說明我們的廣繡技術還是很受認可的?!彼哪樕铣錆M自信的笑容。
房偉艷還與院校設計師合作,將瑤繡圖案解構重組,讓產品更加時尚美觀。傳統瑤繡底色以黑為主。為適應城市消費者需求,她改用更素雅的棉麻布料。房偉艷在瑤繡工藝坊里向筆者展示一批即將上市的新產品,手袋、抱枕、被套、茶桌墊……傳遞著越來越濃郁的生活氣息?!澳贻p人不喜歡顏色太鮮艷、構圖太飽滿,圖案簡潔反而銷路更好。”
步入新年,房偉艷的事業也將迎來新的起點。她的自創品牌“八排瑤”商標去年剛剛通過,春節后將攜20多種創新產品上線淘寶,進軍網絡市場。繡娘們也將從先前的訂貨生產,走向現貨生產?!艾幚C圖案都是有內涵的,我希望每個產品都能講好我們瑤族的文化故事?!狈總テG說。
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實習生 劉天然
通訊員 唐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