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文靜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拖欠義務教育教師工資等問題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國開展拖欠義務教育教師工資等問題的摸查工作。
通知對摸查工作的主要內容作了規定,涉及拖欠教師工資,欠繳教師社會保險費、職業年金和住房公積金,以及未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三種情況。可謂正中當下教育領域的沉疴痼疾。
近年來,多起違法拖欠教師工資事件觸及了社會的敏感神經。梳理這些典型案例發現,被拖欠工資的教師大都處于貧困偏遠地區,從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工作,且事件持續時間較長,涉及數額較大。此類事件性質惡劣,嚴重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益,破壞了整個教育領域的正常運轉,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惡果,需要相關部門引起重視、出手整治。
通知中的工作要求為這次摸查行動指明了方向。各地要以國務院印發的對畢節市大方縣的問題通報為對照,進行全面摸查;縣級單位完成自查后,由省級單位復核;重要的是在摸查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到位,為捍衛教師權益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摸查工作選取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眾所周知,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成長與成才的首要階段,也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階段。而拖欠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工資行為直接挫傷了鄉村教師的積極性,更間接影響了區域間的教育公平。有關部門開展此項摸查工作,可以進一步守護他們的勞動成果,不斷促進教育公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多行固本方能守護美好未來。為政者自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重視教育領域的投入;相關法律政策也需擲地有聲,從一紙規定走向真真切切地落實;同時也要暢通教師隊伍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使得他們的聲音能夠被更多地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