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該中心成為全國首個交易金額破萬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金額10048億元,同比增長38.21%,成為全國首個破萬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完成交易項目554884宗,同比增長73.92%;通過交易活動節約投資126.11億元,增值或溢價161.53億元。
近年來,該中心業務范圍不斷拓寬,經過不斷開拓,在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等傳統公共資源交易業務基礎上,新增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城市更新招商、自然資源交易、企業物資采購等新興交易項目,是全國進場交易業務領域最廣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之一。
在平臺輻射能力上,交易中心堅持“立足廣州、面向全省、輻射泛珠三角、服務全國”的功能定位,著力打造區域性、綜合性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區域擴展至廣西、海南、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區,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公共資源配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進場的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項目中,廣州市外項目交易金額占比超過50%。
在創新引領發展上,交易中心牽頭打造全國首個公共資源交易區塊鏈共享應用平臺,榮獲2020中國產業區塊鏈創新獎,受到主管部門和交易主體的高度肯定。構建業內首個跨行業跨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信用體系,營造公平守信交易市場環境。構建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體系,平臺標準化建設入選國家標準化試點。
此外,交易中心牽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主動對接各監管部門,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降低舊村改造項目交易服務費,取消政府采購項目投標保證金,切實降低交易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搭建藥品采購融資服務平臺,為醫藥企業提供訂單融資貸款及其他普惠金融服務。建立“制度+科技+文化”三位一體廉潔風險防控體系,打造廉潔標桿。
【南方+記者】柳時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