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韶關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情況,以及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技術和工程治理創新研討會籌備情況。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拓寬韶關市生態保護修復思路,提升韶關市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整體水平,韶關市政府定于2021年1月16—17日舉辦“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技術和工程治理創新研討會”。該研討會旨在各方面、各領域進行技術創新的探討,進而推動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更好更快的實施。
據悉,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被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也是廣東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試點工程以2017年為基準年,實施起止年限為2018-2021年,工程總投資為93.1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專項資金20億元。
試點工程緊緊圍繞韶關市“北江和東江源頭重要水源涵養區”和“南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生態功能定位,針對北江流域、東江流域和擬建的南嶺國家公園區域,構建“兩江一公園”系統保護修復格局,積極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工程、土地整治與土壤修復利用工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和流域水環境保護及治理工程,集中解決一批對區域生態功能具有顯著影響的突出生態問題,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好進展和成效。
在試點工作進展方面,試點工程已完成實際投資約71億元,2018年下達的10億元中央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3億元,已完工項目18個,在建的大部分項目春節前都可以完工。
在試點工作成效方面,部委下達的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總體績效目標共19項,已有12項試點績效目標提前達成,按現在試點工程子項目進度,預計其余7項在2021年底前也可全部達成。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韶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通過修復治理工程,2020年1-11月,全市9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市地表水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均為100%,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為3.2667,全省排名第3,與2019年同期相比,污染指數下降6.09%,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0年市區AQI優良達標率為97.3%,同比上升4.7%,PM2.5年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臭氧第九十百分位濃度為132微克/立方米;六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要求,綜合指數在全省21個地級市中排名13,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隨著水、空氣環境質量的改善,周邊土壤污染源也得到有效管控。同時,通過土壤治理與農用地分類管理措施,韶關市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完成了國家和省下達的目標(90%)。
下一步試點工作將加快推進項目實施,確保試點工程按期完成;加強項目監管力度,確保完成試點工程績效目標;做好試點經驗總結,提煉韶關生態修復模式,為筑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提供有力支撐。
南方日報記者 范永敬 通訊員 沈明禮 蔡仁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