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廣州科學城建設“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科學城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
《實施意見》提出,建設風投創投集聚區,便利中小企業跨境投融資,開展科創企業外債便利化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自主開展跨境融資業務,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設立首貸、續貸服務中心等措施。
廣州開發區是我國民營及中小企業集聚地,全區民營及中小企業超過2萬家,該區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是民營及中小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是民營及中小企業。
點燃中小企業創新“火種”
中小企業是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在廣州開發區,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技術創新成果和新產品均來自民營及中小企業。健全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投融資體系,便是要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實施意見》提出,完善金融政策支持機制,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區塊鏈、新材料、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等領域中小企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知識產權金融創新,鼓勵開展知識產權投貸聯動。支持新型研發機構依托金融資本服務平臺,為IAB、NEM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提供“股權合作+孵化”服務。創新“金融+科技創新人才”服務模式,鼓勵推廣“人才貸”“人才?!?,打造以人才全鏈條服務為特色的科創金融業態。
“知本”變資本、“智產”變資產,知識產權金融創新讓知識產權成為了點燃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火種”。
目前,廣州開發區設立了國內首家大型商業銀行總行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廣東省首家知識產權特色支行,成立了規模分別為20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區內科技金融資金供應鏈貫穿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
去年8月,該區發行“中信證券-廣州開發區新一代信息技術專利許可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和“粵開-廣州開發區金控-生物醫藥專利許可1-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兩只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按照產業組織企業、構建資產池和專利池,通過專利許可方式,為2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4.34億元融資。2020年1-9月,全區完成專利權質押融資15.65億元,幫助121家科技企業融資,占廣州全市43.17%,排名廣州第一。
綠色金融駛入“快車道”
綠色,是廣州開發區高質量發展鋪就的底色。
2020年4月,該區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推出“綠色金融10條”政策,多條措施全國首創。同年10月,廣州開發區建設綠色金融產融對接系統(簡稱“開綠融”)正式上線,興業銀行廣州分行等首批合作銀行將為區內企業提供超過350億元綠色融資,首批合作保險公司將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綠色保險服務。
此次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發布的《實施意見》提出,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的服務機制,支持“開綠融”建立“搶單機制”“兜底機制”。支持金融機構與綠色供應鏈核心企業、倉儲及物流企業、科技平臺等加強共享與合作,深化信息協同效應和科技賦能,推動綠色供應鏈金融場景化、規范化。
據悉,在促進中小企業綠色發展方面,廣州開發區已成立“一支行兩中心”——興業銀行廣州開發區綠色創新特色支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發展聯盟(廣州)中心、聯合赤道綠色金融評估認證(廣州)中心,全區經專業機構認定的綠色企業達95家、綠色項目17個。
該區還落地廣東省首批排污權質押融資,并在去年12月推出首筆汽車行業綠色供應鏈金融業務,幫助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題。推動設立灣頂新動能產業投資基金、氫城成長產業投資基金,進一步打造新能源汽車新引擎。
助力中小企業融入“雙循環”
“雙循環”格局下,中小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實施意見》提出,暢通中小企業深度融入“雙循環”的金融服務體系,便利中小企業跨境投融資,加強中小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金融支持,強化中小企業出口轉內銷的金融支持。
具體而言包括,開展科創企業外債便利化試點,提升中小外貿企業跨境融資審核效率,推動中小企業出口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貿易支付和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依托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允許銀行憑系統交易信息直接為企業辦理外匯結算業務,助力生物醫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保險公司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多元化的保險服務,鼓勵推廣出口產品轉內銷相關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產品責任保險,等等。
早在去年8月,廣州開發區就出臺了全國首個區縣級助力國內大循環措施,從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發展在線新經濟等方面提出8條具體舉措。12月,該區率先落地試點非自貿區科創企業開設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舉辦科創企業FT賬戶啟動會推動銀企對接,便利跨境資金自由流通及投融資活動。目前,全區共有10家企業開設FT賬戶,19家企業開設FTN賬戶,7家企業成功備案FT全功能資金池。FT金融平臺為企業帶來更多競爭優勢,助力區內中小企業“走出去”。
打造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環境樣板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創新的起點也是落點。面對規模和資金有限、抗風險能力弱、金融紓困需求強烈的中小企業,需找準企業痛點、難點,搭建高質量的金融對接平臺,為企業紓困解難。
2020年6月,廣州開發區金融服務超市首家線下實體店在科學城總部經濟區啟動。金融服務超市是集金融產品、中介服務、政策咨詢、信息共享等功能于一體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整合區內銀行、證券、股權投資、融資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多種金融服務資源,引進金融機構50家,覆蓋超過2000家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發布超過200種不同類型金融產品。通過鏈接供需兩端、自動篩選、優化匹配等方式,該平臺能夠對企業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產品進行高效精準撮合,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
對此,《實施意見》也提出,強化部門聯動,依托金融服務超市,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畫像、建模評級服務,打通銀政企信息互通渠道。支持搭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服務平臺,拓展區塊鏈在科創金融、知識產權金融、跨境金融等領域的應用場景。
當前,廣州開發區正發力打造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環境樣板。在過去的2020年,潔特生物、瑞松科技、百奧泰、安必平、燕塘乳業、若羽臣、小鵬汽車等廣州開發區企業相繼登陸資本市場。目前,廣州開發區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達62家,居全國經開區首位,合計總市值超1萬億元,近30家企業申報審核或上市輔導備案,這里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上市企業最集中、資本運作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南方+記者】吳雨倫
【通訊員】唐飛泉 范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