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痛苦的東西才會讓人更快地成長,堅韌是我最驕傲的品格?!边@是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生前對自己的評價。
去年5月,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的李莎赴學校開會途中發生意外,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21歲。這位堅韌的大學生用生命奉獻給教育扶貧事業,演繹了一曲定格在大山深處的青春之歌。
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李莎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
投身支教??
點燃孩子內心“火種”
“困難的經濟條件有時會局限我們的學習資源,但永遠無法阻止我們對知識的渴望。”這是李莎筆記里寫的一段話。
李莎來自四川省平昌縣,家里經濟比較困難,從小卻有一股不服輸的勁。父親“牢記知識改變命運”的教導深深影響著她。16歲那年,她以四川達州通川區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入了華南理工大學。
自身的經歷讓李莎深刻地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她以總分第一的成績進入保研名單,但是卻毅然選擇參加“西部計劃”,成為一名支教老師,她說:“支教工作就是把孩子內心的火種點燃,點燃山區學生對外界的好奇,點燃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點燃他們對改變命運的信心與追求?!?/p>
在“龍勝一對一”愛心助學項目中,李莎主動請纓,前往最偏遠的三門鎮。那里路途遙遠,從縣城到家訪學生家中,車程要一個半小時,加上徒步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翻山越嶺,艱辛可想而知。
在教孩子們知識的同時,李莎也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個小女孩成長在單親重組家庭,因缺少關懷,性格內向,不愿與人交流。李莎經常關心陪伴她,和她聊天,幫她扎頭發,慢慢打開她的心扉。漸漸地,小女孩變得開朗起來,逐漸融入集體,學習成績也有了起色。
扛責在肩??
不懼疫情堅守崗位
支教期間,李莎除承擔兩個跨年級、跨學科的教學工作外,還擔任了班主任助理,并協助開展學校行政辦公室工作。不管工作多么繁雜,她從無怨言,總是傾盡全力把每件事做好。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家人怕她有危險,一再勸阻她不要提前去支教點。但是她的態度很堅決,她說:“疫情就是命令。我回??梢詾樾W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些事情?!?/p>
回到支教地,李莎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通過網絡平臺,把疫情防控的知識技能及相關通知精神宣傳給家長和學生。她還協助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復學準備工作,每天在網上進行兩個班級100多名學生的健康監測,監督學生英語科目的網上學習,做好教室的清潔衛生及消毒通風工作、補訂學生的夏裝校服……
如今,李莎把寶貴的生命留在了她深愛的土地上,把青春的贊歌唱響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她的背后,1.8萬余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這場“青春接力”中,繼續傳承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南方日報記者 杜瑋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