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學巫爺爺保衛祖國”“要學雷鋒,經常幫助人……”
3月27日,聽完參戰退役老兵巫瑞孔在西沙群島保家衛國、多年來幫助弱勢群體的事跡,清遠市英德市第七小學的小朋友紛紛說道。
在清遠,革命老區的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1/3。清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以紅色文化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一個退役軍人承載一段歷史
“1976年初,我響應號召應征入伍,來到西沙群島保家衛國。”坐于臺上,英德市英城鎮參戰退役老兵巫瑞孔講述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拔抑鲃由暾堮v點中建島,上島首日,我下定決心要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
在中建島,他入了黨、當了班長、被評為學習雷鋒標兵、種下“中建第一樹”,還參加了西沙海戰、對越自衛反擊戰等。
退伍后,他不“走后門”、不等靠要,堅持自謀職業。日常樂于助人,80多歲的老奶奶跌倒了、殘疾人不慎掉進溝渠,他都立即挺身而出、施以援手,還多次捐錢幫助困難群眾。
“巫老現身說法,與以往的理論性黨課不同,小故事有大道理,平凡事又不平凡,很感動?!庇⒌率杏⒊墙值莱俏魃鐓^黨群服務中心黃偉說。
截至目前,清遠組織了市級宣講團18名現役(退役)軍人,結合“九進”活動宣講400余場次。111名“老兵鄉村新聞官”拍攝短視頻、帶旅行團,用鄉音俚語講好身邊的紅色故事。
一處紀念設施建好一個陣地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松柏蒼翠,草木蔥蘢,思源園革命教育基地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下,清遠市檢察院的黨員干警右手握拳,面對鮮紅黨旗,重溫入黨誓詞。
思源園位于清遠著名的老命老區清城區東城街道石板村,室內陳列著老游擊隊、老區群眾提供的革命年代實物一批,頗有歷史價值。參觀了“思源室”“思源亭”等場室的歷史資料和展品后,清遠市人民檢察院團支部書記劉玉仙頗感震撼。
“看著這些真實的展品,共產黨人最真實的面貌、最艱苦的斗爭就在眼前?!眲⒂裣山ㄗh還可以通過科技力量還原歷史場景,打造沉浸式的黨史學習教育體驗館,把學習、體驗、領悟融為一體。
這樣的紅色紀念設施,清遠共有76處。清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干部彭昀川介紹,為讓紅色資源“不沉睡”,該局加強挖掘保護,建好紅色陣地。投入1048.2萬元完成對英德、陽山、連南等地三所烈士陵園修繕升級,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紅色旅游線路打造完成對連州梁家水革命烈士陵園升級改造。
同時,結合省星級示范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創建,建成清城區龍塘鎮“軍地共建井嶺小學+賴寅倣紀念館+鎮村兩級服務站”紅色線路,打造紅色主題教育基地,提升紅色紀念設施的黨史學習教育功能。
南方日報記者 陳國飛 魏金鋒
通訊員 鄭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