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到了嗎?那是珠頸斑鳩的叫聲!”在佛山植物園的大樹下,一堂生動有趣的環境教育主題課正在進行,孩子們在觀鳥導師指導下,使用望遠鏡觀察鳥類活動,近距離接觸大自然。
這是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舉辦的環保公益行活動的一個場景,也是佛山不斷豐富環境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理念也不斷貫穿在佛山的綠色教育中。近年來,佛山依托自然生態環境,創新開展豐富多樣的戶外活動,打造環境教育“自然課堂”,讓廣大市民零距離感受環保。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組織親子家庭走進佛山植物園,在觀鳥導師指導下,開展環保公益行活動。(來源:佛山市生態環境局)
從娃娃做起環境教育寓教于樂
“快看,這只鳥嘴里叼了好多蟲?!弊咴谥参飯@的草坪邊,佛山生態學會觀鳥隊公益觀鳥導師謝志偉帶著小朋友,手把手教他們通過望遠鏡觀察鳥類活動?!耙惶熘杏^鳥的最佳時機是清晨和傍晚?!敝x志偉說,觀鳥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專注力,學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5月的一個周六上午,近30組親子家庭走進佛山植物園,在觀鳥導師指導下,開展環保公益行活動。在綠意盎然的植物園里,他們細致觀察各種鳥類,通過觀鳥大講堂了解小鳥與自然的關聯,感受大自然的靈動。
佛山植物園是廣東省、佛山市和南海區的科普教育基地,園內植物資源豐富,是開展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場所。園內還設有生態科普館、蝴蝶標本館、木材標本館、科技成果館、科普宣傳欄等場館。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娃娃做起,這已經成為社會共識。2020年以來,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緊密結合佛山實際和地域特色,共組織了9場親子環保公益活動,邀請小朋友和家長走進綠島湖、鎮安污水處理廠、燃氣公司、瀚藍環境公司等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提升他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攜手共建綠色家園。
兩部門聯手推動環境教育進校園
藍色的地球上鋪滿綠色的植物,大象、犀牛、羚羊、蝴蝶、小鳥等動物與人類在其中自然和諧共生,這是中學生羅敏詩用畫筆描繪的“綠色家園”。2021年5月,佛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教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展“我的綠色家園”手抄報征集活動。
活動中,全市中小學生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用創意色彩展示心中的綠色家園,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截至6月初,手抄報征集活動共收到1400多幅作品,網絡投票量達到13萬多人次。
2021年是佛山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的“攻堅年”,佛山市生態環境局與市教育局兩部門聯手,組建全市“生態文明教育示范校園”俱樂部,加強環境教育,進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助力佛山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作為中小學生,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呢?”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禪城區東鄱小學教師梁少婷通過提前錄制的環?!霸普n堂”視頻,讓全市中小學生實現同上一堂環保主題課,引導他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思考。
不只是環?!霸普n堂”,近年來,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大力推進環境教育,以環保繪畫比賽、環保云課堂、青少年環保創新大賽等多種豐富形式,引導全市中小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將綠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組建全市生態環境教育講師團,對學校、企業、社區等開展生態環境知識的普及,提升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向公眾開放特色環境教育基地
一池污水經過過濾、生化處理和沉淀后,到廠內的排水口時,變成干凈透明的清水。2021年3月,15個親子家庭走進順德大良大門污水處理廠,見證生活污水經過處理變清的過程。
大門污水處理廠是一間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同時也是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
近年來,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推進環境教育基地創建,全市共建成33個省級環境教育基地,數量全省第一。同時,市生態環境局充分發揮環境教育基地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環境實踐活動。
根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的2020年“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名單,佛山有3家單位獲得這一省級榮譽。禪城區南莊鎮羅園水鄉、禪城區東鄱小學、順德區勒流街道江義村分別入選2020年度“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
此外,佛山還逐步推進環境監測設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等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鼓勵更多單位或企業申報成為向公眾開放的環保設施。例如,作為“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每年接待公眾參觀超1.5萬人次,讓市民親身體驗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全過程,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
疫情期間,佛山市生態環境局還將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搬”到線上,開展“在線開放”,讓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開啟綠色之旅。其中,瀚藍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就推出“云導賞”科普課堂,讓市民在家也可以來一場“云參觀”。
為方便市民到環境教育基地“打卡”,佛山市生態環境局正研究開發環境教育基地預約查詢平臺,同時制作手繪電子地圖,向市民公開環境教育基地的介紹、地址、開放時間、預約渠道等信息,推動環境教育基地和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
(作者單位:佛山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