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和平縣長塘鎮秀河畬族村是廣東最北端的少數民族村,也曾是省定貧困村。2016年以來,河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科副科長羅文干擔任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2020年底,該村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日前,羅文干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挖掘產業提升村集體收入
在深入調研過程中,羅文干發現了秀河畬族村有3個優勢資源:田地、水庫、油茶。
為盤活資源,針對水庫,羅文干邀請技術專家,引導致富帶頭人養殖淡水魚,看到成效后,村民們紛紛效仿。針對田地,他通過培育良種提高產能,號召村民利用荒廢的田地種植蓮子、富硒米。
羅文干帶領打造的南蛇坑油茶撫育場、角塘坑水庫等五大產業基地,5年來為村民增收500萬元。2020年底,秀河畬族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600元,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6750元提升到2020年底的21557.74元,村集體收入實現從2015年2600元到2020年以后每年65萬元翻百倍的大跨越。
年輕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談及扶貧工作經驗,羅文干認為,最關鍵是激發村民自身動力,而要激發村民動力,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可或缺。在扶貧過程中,羅文干著重在村里挑選人才、培養黨員。
羅文干說:“第一次進村開會的場景讓我意想不到,村‘兩委’成員平均年齡57歲,組織能力、凝聚力以及行動力都不夠?!痹隈v村工作隊的號召和培養下,已有5名秀河畬族村村民加入村干部隊伍。目前,該村村干部平均年齡已降至37歲,其中有4人為大學生。
大專生朱伍恩一家因學致貧,羅文干常找他談心,發現他對種植、養殖感興趣。于是羅文干鼓勵他往種養脫貧方向努力。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朱伍恩帶領7戶貧困戶建設藏香豬散養苑,貧困戶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朱伍恩還在家中設置了“黨員示范崗”,經常召集村民交流種養知識。
三個規劃打造“七彩畬鄉”
扶貧期間,羅文干利用所學規劃建設專業知識以及原工作崗位經驗,結合畬族文化特點,率先在全市省定貧困村中部署村莊設計,規劃出“美麗秀河,七彩畬鄉”藍圖。
“我們團隊打算分期實施三個規劃——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美麗鄉村修建性詳細規劃和特色村寨旅游發展規劃?,F在已進行到第二個階段?!绷_文干介紹。
經過5年努力,秀河畬族村的道路、污水處理設施、文化廣場均已建設完成,民生設施項目受到多方好評。眼下,秀河畬族村正在建設畬族風情館、家訓館、民俗館,以此展示畬族文化;市縣及幫扶單位幫助村集體建設的6000平方米養雞場即將投產;油茶和蓮花等種植產業項目也在有序推進。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熊祥鑫 通訊員 朱景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