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7月30日電(記者 唐貴江) 由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發起主辦、和黃醫藥支持的《健康中國2030》——腫瘤健康計劃之“2021腫瘤領域規范化診療培訓及院際交流”,7月27日在廣州正式召開。

會議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燕芳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謝德榮教授擔任主席,廣東省中醫院楊小兵教授進行學術分享,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李家祥教授、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丁穎教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奕鳴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張耀偉教授、荔灣中心醫院張宗城教授等專家參與。
腫瘤作為全球第2大死亡原因,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全球最新癌癥數據指出,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人數、癌癥死亡人數均位居全球第一, 是嚴重威脅我國民眾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燕芳教授指出:“目前,我國癌癥防治形勢嚴峻,健康中國2030計劃精神要求我們應采取積極預防、早期篩查、規范化治療等綜合措施,全面提升腫瘤診療能力?!?/p>
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趨勢顯著,多發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別位居第3及第5位,由于早期癥狀隱秘,多數病人在發現大便性狀改變、便血、腹痛之后前去確診時,已屬于中晚期。

廣東省中醫院楊小兵教授分享了2021年ASCO年會上晚期結直腸癌研究的最新進展,“多數結直腸癌患者在傳統的一線二線標準治療失敗后,體質狀況較好,希望能夠接受進一步治療,因此,三線及后線治療成為晚期結直腸癌中延長預后生存、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彼硎荆澳壳?,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VEGFR)在晚期結直腸癌三線治療的標準地位毋庸置疑,其在中位總生存期、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和患者疾病控制率等幾個重要指標上,效果顯著、安全性良好。”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謝德榮教授表示,“腫瘤規范化診療是提升中國腫瘤診療水平、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的關鍵手段之一。下一步,我們將多措并舉,促進廣州區域內腫瘤各學科間的交流共進和腫瘤診治規范化,全面助力癌癥防治事業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