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2021年上半年廣東經濟運行簡況。今年上半年,廣東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從GDP(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來看,廣東以5.7萬億元領跑全國,同比增長13.0%,兩年平均增長5.0%。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063.85億元,同比增長8.7%,兩年平均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2267.19億元,同比增長15.7%,兩年平均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2895.26億元,同比增長11.6%,兩年平均增長5.7%。
實際上,2019年廣東GDP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GDP上10萬億元的省份。在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陳鴻宇看來,此次廣東GDP“同比增長13.0%,兩年平均增長5.0%”,這兩個數據表明廣東延續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穩中有進的增長態勢,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中,廣東的產業結構彰顯出十足的韌性和潛力,在經濟發展中保持了廣東特點。
部分指標同比高于疫情前
“從上半年廣東經濟各項指標,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新經濟增加值等數據中可以看出,廣東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之下,經濟結構依舊實現不斷優化?!标慀櫽钫J為。
根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比2019年同期增長10.9%,兩年平均增長5.3%,高于疫情前2019年4.7%的增速。
陳鴻宇表示,此次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高于疫情前水平,是廣東積聚已久的扶持政策所釋放出的能量。近年來,廣東聚焦實體經濟發展,出臺了“實體經濟十條”“實體經濟新十條”“復工復產20條”等一系列政策。
“正是這些因素,讓廣東實體經濟在疫情之后迅速復蘇的同時,廣東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再次奮力推進,在效率、品牌、競爭力等多個方面不斷提升?!标慀櫽罱忉?。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紅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主要工業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工業生產和工業投資增速高于全國。
“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有所上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GDP增速(13.0%)高5.5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6%,比2020年全年貢獻率(19.6%)提高21個百分點。與全國比較看,增速高于全國(15.9%)2.6個百分點。”吳紅介紹。
而具體到行業,廣東40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個行業兩年平均增速正增長。制造業生產穩步恢復,增加值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4.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電氣機械、汽車、石化等重點行業增勢向好。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1%,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4%,石油化工業增加值增長18.7%,合計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5.8%。
其中,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1—6月,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30.8%,服務機器人增長77.8%,光電子器件增長58.5%,集成電路增長52.8%,電子元件增長46.1%。
“一段時間以來,廣東實施針對性的產業政策,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省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高水平創新載體,提升基礎設施,致力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優化產業結構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使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得到較大提升。從一些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數據中看出,廣東的新興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異軍突起,比如機器人、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睆V東省政府參事、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英表示。
外貿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此次廣東經濟半年報中,外貿數據同樣十分搶眼。據海關數據顯示,廣東外貿進出口自2020年11月起連續第8個月實現正增長。今年上半年,廣東外貿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半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3.8萬億元,同比增長24.5%,兩年平均增長7.5%。其中,出口2.3萬億元,同比增長26.9%,兩年平均增長7.7%;進口1.5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兩年平均增長7.1%。
尤其是在工業出口方面保持穩定,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6.4%,兩年平均增長2.7%,在出口的37個大類行業中,29個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正增長。
“廣東有效管控疫情,經濟受疫情沖擊較小,外向型經濟發達以及市場經濟發展環境和機制較為成熟。在世界經濟遭受疫情巨大沖擊的背景下,各國的消費需求沒有大的變化,但制造品的生產及流通則陷入困境,這給以外向型為代表的廣東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恢復及增長的機會?!睏钣⒄J為。
陳鴻宇同樣認為,廣東外貿質量有所提升,特別是外貿產品結構、外貿服務能力、國際競爭力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在他看來,外貿的結構優化是廣東制造業結構優化的表現。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新經濟增加值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4.8%。戰略性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全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共有企業16.12萬個,實現增加值2.22萬億元,同比增長17.6%。
“廣東在激發新動能方面表現亮眼?!标慀櫽钪赋觯貏e是部分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比如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高技術產品。
與此同時,陳鴻宇也指出,下半年廣東制造業仍面臨較大挑戰,如何持續保持增長勢頭,還需下大力氣。
“一帶”“一區”展現強勁發展后勁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區域工業協調發展方面,“一帶”“一區”增速高于“一核”增速,沿海經濟帶東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4%,沿海經濟帶西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7.5%,北部生態發展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9%,珠三角核心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5%。
“‘一帶’‘一區’工業增長呈現良好態勢,反映了省里關于促進粵東西北地區發展的相關決策和部署已初見成效?!睏钣⒅赋?。
同樣,在廣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范西斌看來,“一帶”“一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面高于珠三角,折射出“一帶”“一區”的強勁發展后勁。
“疫情期間廣東制造業的快速復蘇對經濟起到了關鍵性的支撐作用,尤其是近年來廣東制造業逐步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現階段,全球進入‘重返制造業’新浪潮,‘一帶’‘一區’地區要緊抓這個時代機遇,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實現彎道超車,積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狈段鞅笾赋觥?/p>
就地市來看,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全部正增長,增速最高的是陽江市(39.5%),廣州、佛山、東莞、惠州等工業大市增速平穩。
“陽江有風電及其設備制造、合金材料、食品加工等大規模產業集群,近些年發展勢頭迅猛?!痹跅钣⒖磥?,陽江取得這樣增速的背后是其清晰的產業發展定位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
有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陽江合金材料產業加速向千億級產業集群邁進。2020年陽江合金材料產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成為華南地區重要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風電開發及風電設備制造等產業發展也初見成效。
“得益于政策的引導,近年來‘一帶’‘一區’有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如今,粵東西北地區在交通、人才、資金等要素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未來,粵東西北地區可以向新興產業側重發展。”楊英表示。
此外,楊英也指出,廣東應盡快探索區域產業鏈在不同層次空間上的“閉環”問題,以促使每一地區的產業能與相應層次區域的產業構成協同發展的關系。
陳鴻宇認為,必須堅定不移地落實“雙區”建設,珠三角地區應持續發揮支撐、引領作用,輻射帶動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粵東、粵西和粵北必須以更開放的態勢,融入大灣區,做大做實與珠三角深度協作的經濟“內循環”。
◎《南方》雜志記者/溫柔 發自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