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員徐冬林和盲人運動員劉翠青靠一條牽引繩并肩作戰。
9月4日,東京殘奧會女子200米T11級決賽,劉翠青一路狂奔,第一個沖向終點。但跑道上的她,看不見。領跑員徐冬林是她的眼睛,兩人靠著一條10厘米的牽引繩并肩作戰。
賽道上,他總是穿著一身熒光馬甲,沒有號碼沒有名字,只有一行小字——Guide(引路人)。他們要保護選手、引導方向、控制節奏,但在獎牌榜上沒有名字。
“我必須讓她完全信任我,因為我是她的眼睛”
徐冬林已經陪伴劉翠青8年。
這次東京殘奧會上,在徐冬林的協助下,劉翠青收獲了兩枚金牌,創造了新紀錄。
——9月4日,東京殘奧會女子200米T11級決賽中,劉翠青以24秒936的成績奪得冠軍,為中國代表團再添一金。
——8月28日,在東京殘奧會T11級別女子400米決賽中,劉翠青成功衛冕,并創造了新的殘奧會紀錄。
8年間,他們一起付出汗水,追逐夢想。劉翠青說,徐冬林就是她的眼睛,帶她沖破黑暗,如果能重見光明,她想看看對方的臉。聽別人描述,她腦海里的冬哥“很帥”。
劉翠青年幼時就擁有不錯的運動天賦,10歲時因眼部疾病未能及時治療而失明,好在盲人學校的老師發現了她有跑步的天賦。
根據殘疾人田徑比賽規定,盲人運動員參賽要通過領跑員協助完成。年長劉翠青三歲的徐冬林是來自江西的專業運動員,在退役前,經教練推薦,他做了領跑員。
徐冬林告訴記者,他之前僅僅對這個角色有些許了解,但沒有絲毫經驗。慢慢地,二者熟悉了彼此。徐冬林稱她為“翠青”,劉翠青管他叫“冬哥”。
“我必須讓她完全信任我?!毙於终f:“因為我是她的眼睛。”
徐冬林剛做她的領跑員時,劉翠青是個沉默寡言的女孩。
他和她談心、聽音樂,訓練前會拍拍她的肩膀,為她綁好鞋帶。
他陪著她走路,上下樓梯,彎路、坎坷、坡道,他永遠在她身后。
“如果她不信任你,默契就體現不出來。因為她看不見,對周圍都很陌生,只有完全信任你,她才會大膽地往前走或者跑。”
“我幫助她實現了夢想,她也延續了我的夢想”
2016年里約殘奧會上,劉翠青和徐冬林以絕對優勢奪得女子400米T11級冠軍。然而在穿過終點后,徐冬林卻因為受傷重重摔倒在了跑道上。
回想起當時的情形,徐冬林說:“當時拉傷之后,半月板也已經撕裂了,但是就只有一個信念,必須陪她跑到終點。即使腳瘸了,也要把她帶到終點”。
東京殘奧會,兩位并肩作戰的伙伴再次踏上征程,實現了他們讓五星紅旗再次飄揚在世界之巔的夢想。
他們互相成就。在徐冬林這位最合適搭檔的陪伴下,從世錦賽冠軍到殘奧會金牌,劉翠青在田徑的道路上跑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而徐冬林說,如果沒有劉翠青,可能他這輩子都難以站上奧運賽場?!拔規椭龑崿F了夢想,她也延續了我的夢想。”徐冬林說。
“我們兩個感覺就像雙胞胎一樣”
從2013年,徐冬林成為劉翠青的領跑員,兩人的配合至今已有8年。八年的陪伴,讓二者視對方為兄妹。這條引跑繩長約10厘米,繩子的兩頭各掛著一個手環。這是兩人在場上溝通的紐帶。通過它,劉翠青把握著比賽節奏,而徐冬林,就是她的“眼睛”。
8年間,兩人就靠著一條10厘米的牽引繩并肩作戰。
徐冬林說:“這根繩子可能對普通人來說,就是一根普通的繩子,但是對于我們倆來說,這個就是眼睛、方向、信任”。
長期的配合,讓劉翠青與徐冬林形成了無聲的默契。這種默契已經成為一種肌肉記憶,徐冬林拿捏一下繩子,翠青就能心領神會,進行過彎、沖刺等技術動作?!拔覀兙涂恳桓?0厘米的繩子,來感覺是上彎道還是下彎道。我們兩個感覺就像雙胞胎一樣”。劉翠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