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12月17日電 (記者 王堅)教育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和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3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下稱“2021海交會”)17日舉行。期間,宣布將建設首個廣東省高發腫瘤大數據平臺,推動我國癌癥防治水平的提升。
海交會上,廣州生物工程中心董事長薛哲強、《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意、廣州泰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高峰出席簽字儀式,并代表三方簽署合作協議。
據介紹,此次三方共建的高發腫瘤大數據平臺,將依托武漢大學•泰萊生物生命健康大數據研究中心領先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和多組學研究領域的杰出成果,以及廣州生物工程中心在生物醫藥科技產業的產學研優勢資源和《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在大眾健康信息方面的深厚積累,側重進行腫瘤風險相關大眾行為學、流行病學等普防普查普治大數據研究,繪制真實世界地區民眾腫瘤防治信息圖譜,助力開創我國高發腫瘤篩查與病因溯源相融合的全新防癌模式。
高發腫瘤大數據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平臺將運用多組學、人工智能技術對大規模人群的14種高發(惡性)腫瘤(肺癌、肝癌、胃癌、腸癌、乳腺癌(女)、卵巢癌(女)、前列腺癌(男)、食管癌、鼻咽癌、甲狀腺癌、胰腺癌、血液腫瘤、腦瘤、嗜鉻細胞瘤等)的發病風險進行大數據分析,并從生活方式、環境、心理、遺傳等各種因素對腫瘤病因進行全方位的溯源,從而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的癌癥風險及病因特征,為當地癌癥防治提供精準指引。
此外,未來,高發腫瘤大數據平臺將整合三方單位的技術、資源和信息優勢,為我國構建大規模人群的癌癥健康管理與防治體系提供強大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