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12月23日電 題:韶關武江為市民打造“家門口”公園 助韶城建國家森林城市
中新網記者王堅
近年來,粵北韶關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山林資源,為市民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園,讓民眾在“家門口”就可以逛公園,不少市民紛紛點贊。記者日前在韶關走訪看見,可以健身休閑的林橋公園,以法治文化為主題的西橋公園,景觀優美的韶州公園....。。成為市民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點”。
一直以來,韶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在全省率先吹響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號角。在韶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該市武江區以“創森”為抓手,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城市公園,積極推進口袋公園建設,見縫插綠形成小微綠地,不斷補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這一關鍵短板。
據武江區政府統計,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小微綠地16個,建成口袋公園6個,建成城市公園5個。初步形成大中小級配合合理、類型豐富的城市公園體系,真正做到讓市民“推窗見景、出門見綠、出門見園”。

武江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下足“繡花功夫”,針對居住社區、文體場所、交通節點等不同場景,城市邊角地、閑置地也被“梳妝打扮”起來。
記者看到,在韶關大道北、工業中、怡華路等重要通道和節點,均在近年的綠化提升改造中“換新顏”;不少市民紛紛表示,生活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武江區打造“公園區”成效初顯,其背后離不開該區的多項舉措。武江區政府介紹,該區通過拆違騰地,利用城市邊角地、閑置地等方式“擠出”4個地塊建成口袋公園。

其中,在光明巷,武江區將老舊小區與口袋公園巧妙結合;在工業西,武江區將鄒屋村民門前的空地改造成口袋公園;在向陽小區,武江區將一處市民長期投訴的洗車檔占用公共通道改造成市民喜聞樂見的口袋公園,居民生活區綠化短板得以強化。
據了解,目前,武江區通過構建留白增綠的小微綠地,建設可達性強的口袋公園,形成凸顯本地特色的城市公園,初步實現了“300米建綠、500米見園”城市綠化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