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清遠河頭村火了,不僅上榜“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還獲得《鄉村振興大擂臺》全省“五強村”榮譽稱號。
與此同時,河頭村給外界的印象也不斷刷新——明明有顏值,卻偏要靠實力。
英德市九龍鎮河頭村位于英西峰林走廊腳下,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但過去由于產業基礎薄弱、人口外流嚴重,村民一度面臨守著金山銀山卻過著苦日子的窘境。
隨著產業實力增強,“后進村”搖身一變成了“明星村”,鄉村蝶變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
這一狀況隨著省委辦公廳和碧桂園集團進駐幫扶而發生改變。近年來,在多方支持下,河頭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觀光農業,打造了桑芽菜種植基地、百香果產業基地和碧鄉民宿等一批產業扶貧項目,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打開“致富門”。
如今,隨著產業實力增強,“后進村”搖身一變成了“明星村”,鄉村蝶變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
強實力
特色產業開啟脫貧之路
“我們這里是全鎮的桑芽菜核心種植地區,可以說是‘桑芽菜CBD’?!焙宇^村副支書許景峰示意筆者看向路邊,在他所指的地方,碧綠的桑芽菜連綿成片,迎著夏日的陽光蓬勃生長。
不少村民正在菜地里忙碌,摘下的桑芽葉被送至萬仔蠶桑專業合作社進行加工。經過漂洗、焯水、冷卻等工序,大量桑芽菜銷往珠三角的商超和餐廳。
萬仔蠶桑專業合作社里,村民們正在對剛摘下的桑芽葉進行加工。
從田間地頭的綠葉,到當下時髦的冷凍蔬菜,桑芽菜“進階”背后是整個產業鏈的建構。
河頭村本身便有悠久的種桑養蠶傳統,2017年以來,經省委辦公廳駐村幫扶工作隊牽線搭橋、碧桂園集團出資支持,河頭村結合當地土地整合工作,大力發展桑芽菜產業,將之作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產業來打造,并建成桑芽菜基地,成立了萬仔蠶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作。
“目前全村種植了約1200畝桑芽菜,每隔3-4天便可收獲一茬,每年約有10個月的采摘期,使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保障?!痹S景峰說,在河頭村的示范帶動下,周邊村莊也掀起了“桑芽菜熱”,目前九龍鎮桑芽菜種植面積約8000畝,合作社桑芽菜年產量超1000噸。
目前,河頭村種植黃金百香果約150畝,此外還有人參紅薯種植基地、育苗大棚區等生產區塊。
在村子的另一頭,黃金百香果產業基地迎來豐收。這里原本是一片荒田,經碧桂園集團幫扶,300畝土地集中流轉改造為高標準農田,并配套建設起水肥一體化中心、排水溝等農業設施,保障訂單農業產業扶貧基地有效運作。
目前,河頭村種植黃金百香果約150畝,此外還有人參紅薯種植基地、育苗大棚區等生產區塊。項目生產運營過程中優先聘用當地貧困戶務工,并依托英德市碧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平臺資源,線上線下拓展農產品銷路,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產業扶貧基地累計產出黃金百香果、廣薯8號紅薯及蔬菜超6萬斤,惠及河頭村貧困戶52戶149人。
煥新顏
挖掘旅游資源村民吃上“生態飯”
一幢幢土黃色的民宿建筑錯落有致地散落在山腳下,客家風情濃郁、造型古樸淳厚,成為河頭村的一道靚麗風景。
很難想象,就在數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分布著幾座破敗的泥磚房。
一幢幢土黃色的民宿建筑錯落有致地散落在山腳下,客家風情濃郁、造型古樸淳厚,成為河頭村的一道靚麗風景。
轉變要從2018年說起。當年4月,碧桂園·河頭美麗宜居新農村建設工作啟動,將河頭村轄下的大圍、吳屋、皮坑、下圍4個自然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進行集中連片打造。隨著雨污分流、園林綠化、巷道改造等工作有序推進,人居環境越發舒適,碧鄉客棧、河頭客廳、商業街等一批建筑也拔地而起,成為村里的新地標。
其中,碧鄉客棧項目于2018年5月啟動建設,建設過程中優先使用當地工人、機械及材料,整體建筑以嶺南風格為主,保留了客家圍屋文化。民宿內共有15套房,總房間數17間,自2018年底試營業以來,客房在周末經常供不應求。
距離碧鄉客棧數百米外,九龍小鎮內百畝荷花悄然綻放,一排排峰巒山勢雄偉,美麗的自然景觀吸引眾多珠三角游客慕名而來。
九龍小鎮是河頭村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的開發項目。結合土地整合工作,河頭村在原本的沼澤地、丟荒地上建成了荷花湖風景區、農耕文化園,泥磚房則被改造成民宿、餐廳,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鄉村休閑游迅速發展起來。
村莊顏值不斷刷新的同時,河頭村還迎來了年輕人的回流,90后的梁小美正是其中之一。此前,她曾在轉廣州、佛山等地做工,2018年應聘“碧鄉客?!背晒?,從城市返回家鄉?!艾F在對收入比較滿意,壓力也比以前小了很多。”梁小美說,家鄉的就業機會不僅又好又多,還能常伴家人左右。
隨著產業興旺、人口回流,河頭村的脫貧奔康之路越走越寬。據統計,2019年河頭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5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余元,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南方日報記者 蘇晨 曾亮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