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不到6時,中山中心城區環衛工人黃色蘭穿起橙色工裝走出家門,開始了一天的環衛工作。黃色蘭對于這樣的早出晚歸的生活早已習慣,再過一周,她將迎來在中山環衛工作崗位上的第26年。“每天都是新開始,能為城市作貢獻,心里既高興又踏實。”從業多年,黃色蘭親生經歷了中山環衛工作的變化,也見證了中山城市環境的華麗蝶變。
“中山是我家”
“早上好,這么早就上班啦。”走在東區中心城區的街道上,黃色蘭不時遇到相熟的街坊,在社區負責清潔工作多年,她已成為街坊們的老熟人。與市民交流時,黃色蘭能說一口流利的石岐話,走在街上,她總被人認為是本土石岐人。事實上,黃色蘭老家在廣西,1992年,她跟隨涌向珠三角產業群的務工大潮,來到中山。最初,她和老鄉一起,進入中山一家制造業工廠。然而,流水線上枯燥的生活和工作很快讓她產生了厭倦?!懊刻毂犻_眼就是上流水線,一天到晚可能都看不到天空?!?/p>
黃色蘭在中山中心城區社區開展工作。
1994年,黃色蘭通過應聘,進入中山環衛隊伍,成為中山中心城區的一名的清潔工?!半m然工作環境沒有以前干凈,但每天都能走起來,心里很高興?!秉S色蘭表示,在環衛工作崗位上她每天都能與人接觸交流,在城市里行走,盡覽城市和大自然風景,這讓她感到心情舒暢。而隨著城市環境日益整潔,她心中的成就感和獲動感不斷提升,這也更加堅定了她堅守崗位的決心。
今年50歲的她也早已在中山定居,成為一名“老中山”,對于她而言,中山已是她的“第二故鄉”。從事環衛工作多年,黃色蘭已從一名普通的環衛清潔工晉升為負責管理50多人清潔隊團隊班長?!爸猩绞俏壹?,能為中山盡一份力,我感到很自豪。”
中山環衛工人黃色蘭。
見證環衛工作升級,城市變美
作為中山的老環衛人,黃色蘭見證了中山環衛工作和城市的變遷。“以前這里附近都還沒開發,一些路都還是泥路?!眮淼綎|區華柏園小區附近一處環保垃圾屋,黃色蘭回憶起了上世紀90年代末時這里的社區衛生環境。她表示,由于當時城區環衛管理仍未完善,居民區的垃圾收集清運工作較難開展。當時,中心城區各個小區雖然都設立了集中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屋,但垃圾收集僅是簡單的堆放,環衛工人清理垃圾時,需要用鐵鏟鏟,遇到大件的廢棄生活垃圾,還需要用手搬。而每當遇到大雨時,垃圾屋中的生活垃圾往往被水浸泡,清理難度更大。將垃圾收集起來后,環衛工人還需用三輪車將垃圾運送到指定的收集點,而從清理到運輸,一天下來要重復近十次。
近年來,為減輕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中山不斷提升環衛機械化作業水平,電動清掃運輸車等環衛設備先后投入使用,同時,中山持續改造提升社區垃圾屋等環衛場所建設水平,環衛工人的作業環境也得到持續優化。
隨著環衛工作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環衛工人勞動強度得到緩解。
黃色蘭告訴記者,近8年來,她的環衛設備已更換了兩次,她和同事們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如今,通過機械化作業,清理和運輸一個社區垃圾環保屋的用時已縮短至10分鐘內。
“社區更干凈了,路更好了,高樓也冒起來了。”除了設備更新,讓黃色蘭更為欣喜的是中山城市環境的變化,她希望市民們都能關注和投入到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中來,共建美好的城市環境。
受疫情影響,今年是黃色蘭從業多年來最特殊的一年。在今年疫情期間,她帶領著團隊堅守崗位,為城市衛生日夜奔波。由于疫情初期市民們都宅在家,社區中產生的生活垃圾量較平時多出不少,黃色蘭和同事們的工作量大幅增長,工作時間也有所增加,這些變化都被黃色蘭家人看在眼里。黃色蘭表示,當時家人也對此向她表達了擔憂,但她沒有猶豫?!翱傄腥苏境鰜?,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就要擔起這個責任?!?/p>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