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命題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邊遠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
增強教育改革發展活力。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全面加強體育衛生、心理健康、藝術審美教育,培養創新興趣和科學素養。深化考試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學改革。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推廣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及生育服務。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
●廣東實踐
“醫生來了!”看到下鄉巡診的“白大褂”,52歲的陽江旱地村村民陳賢友朝他們揮手。此前,陳賢友被診斷為前尿道狹窄、右腎萎縮、左腎結石,但因缺錢不愿意手術治療。醫?!耙徽臼健苯Y算打消了他的后顧之憂,總費用13112.58元,醫保結算后他自付1100元,“沒想到能夠報銷這么多?!?/p>
而在珠三角地區,優質學位供給不斷擴充,正帶給廣大家長和學生更多幸福感。廣州三年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15.78萬個;深圳今年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所、高中學校2所;佛山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2.7萬個、幼兒園學位3.5萬個……
全面提高教育、醫療衛生水平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笆濉币詠?,廣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加快“教育強省”“健康廣東”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由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
不久前,被稱為高等教育學科發展“晴雨表”的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公布最新數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東莞理工學院新晉為擁有ESI全球前1%學科的高校。
“十三五”期間,廣東高校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學科數從34個增長至100個,學科增速達194.1%,位居全國第二;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高校數從8所增長至18所,增長125%。
亮眼的數據,是廣東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生動體現。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和前進動力?!笔∥逃の瘯?、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表示,“十三五”期間,廣東教育系統不斷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高,基本形成在國內有廣泛認同度、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南方教育高地。
五年來,廣東不斷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p>
在全國率先建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每學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論課制度;全省有63所高校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為思政課教師提供學科成長平臺;印發《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行動計劃》,強化校內勞動教育、校外社會實踐。
五年來,廣東直指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一盤棋”推動全省教育高質量發展——
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深入推進,基本實現本科高校各地市全覆蓋;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皟深悓W?!苯ㄔO,不斷增加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提高至78%;在全國率先開展“新師范”建設,培育一批批優秀教師。
五年來,廣東教育創新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加快建設國際教育示范區,三地教育交流、合作辦學實現加速發展,957對粵港姊妹學校、89對粵澳姊妹學?!盃渴帧?;深入建設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重點學科,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量實現大突破;實施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探索校企協同發展、產教深度融合。
打造“頂天立地”大衛生格局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做微創手術?!痹聘⌒屡d縣稔村村民麥國華因交通意外骨折,不愿接受“大開刀”常規手術的他,原本計劃忍痛2個月進行保守治療。從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來幫扶稔村中心衛生院的醫生,給了他“第三個選擇”——微創鋼板螺釘內固定術。微創手術后,麥國華腿上只有兩個幾厘米的小口子,他連聲稱贊:“中心醫院環境好了,技術強了,看病更放心了!”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廣東針對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優質醫療資源短缺等問題,通過“強基層、建高地、登高峰”,打造“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介紹,2017年起,廣東打出醫療強基層“組合拳”。各級財政統籌安排500億元實施軟硬件七大類18個項目。其中,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是其中的首要任務,也是重中之重。目前,47家升級建設中心衛生院已全部開業投入使用,硬件條件、技術水平、服務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升級,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力度也在不斷增強。
在“建高地、登高峰”方面,廣東也捷報頻傳。2018年我省啟動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項目投入90億元省級財政資金,支持30家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2019年9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第一批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簽約儀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8家高水平醫院將承擔委省共建任務。目前,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主體設置的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東),和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為主體設置的中南區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均已正式發文確定。
此外,廣東正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重點推進廣州呼吸中心建設,腎臟病中心、腫瘤中心也在緊鑼密鼓地加緊建設。
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是“十三五”規劃中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廣東,困難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總體報銷水平達到90%左右。廣東還實現了全省醫療保障異地就醫“一站式”直接結算全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還覆蓋了所有參保人群,將外出農民工和外來就業創業人員全部納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
“十三五”期間,廣東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由77.2歲提高到78.4歲,嬰兒死亡率從2.64‰下降到2.08‰,孕產婦死亡率從2015年11.56/10萬下降到11.22/1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2015年3.47‰下降到2.58‰,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一線走訪
“強基層”助力“大健康”
“建好后,醫院面積將擴大4倍,總病床數可達2000張?!备╊挥跒I海路的吳川市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工地,院長王琪對未來充滿期待。
建設工地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吳川人民對新醫院期盼已久。目前,吳川城區東南部、北部及西南部三所醫院同時開工,整體工程正在不斷推進當中。預計2021年底到2022年,吳川市人民醫院、吳川市中醫院、吳川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將陸續建成整體搬遷,以“鐵三角”之勢守護吳川人民健康。
要推動分級診療,關鍵在于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廣東出臺《廣東省醫療衛生強基創優行動計劃(2016—2018年)》《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助力“大健康”。2016—2018年,廣東省財政統籌112億元實施強基創優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全省各級財政統籌500億元實施七大類18個項目。將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為縣(市)第二人民醫院,改造建設189家縣級醫院,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對488家鄉鎮衛生院和1萬間村衛生站進行規范化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公共衛生的部分“短板”,“強基層”建設也增加了相應內容。以湛江吳川為例,如今,建設中的這幾家縣級醫院都規劃設計了獨立的感染樓,增設傳染病床,改造鎮衛生院發熱哨點診室,應對疫情將更加從容。
高等教育發展跑出“廣東速度”
“家門口的新大學真美,博學大講堂還借鑒了客家土樓的建筑風格,很親切!”10月10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河源校區正式開學,嶄新的校園迎來4130名新生。至此,河源告別了沒有本科高校的歷史,更多學子實現了在家門口上好大學的愿望?!稄V東省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明確,要統籌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力爭每個地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
“‘十三五’是廣東高等教育發展的加速期?!笔〗逃龔d有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廣東在全國率先啟動高水平大學建設,“至今,廣東省財政累計投入超200億元用于高水平大學建設,其中僅‘沖補強’計劃便投入了130億元;帶動廣州、深圳等地市政府投入近200億元”。
過去五年,高校發展切實支撐了廣東創新驅動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下水,承載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挺進深藍;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團隊成功開展無人農場試驗,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五邑大學參與研發我國首顆工業數字光場芯片,以4800萬個光場像素打破了硅基液晶芯片分辨率的世界紀錄;廣東海洋大學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擔任特聘院士,積極籌建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
“廣東在全國帶了個好頭。”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鐘秉林說。
“縣管校聘”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廣東義務教育的短板在農村,農村義務教育的短板在教師隊伍。為破解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難題,“十三五”以來,廣東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實施“縣管校聘”管理改革、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費政策、公費定向培養粵東粵西粵北中小學教師計劃等舉措補齊鄉村教育師資短板。
2017年底,廣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師由教育局統籌管理,由學校聘任?!啊h管校聘’的競聘制度建立起淘汰制度,改變了過去‘干好干差一個樣’的局面,教師的危機感、責任感更強了?!泵分菔形迦A縣雙華中學校長胡劍輝說,去年雙華中學就有12名教師競聘到多所小學任教。
“上崗退費”政策為農村中小學補充合格教師,讓農村有了更多優秀師資。近年來,廣東持續提高退費標準,進一步吸引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2018年10月8日起正式上調退費標準,研究生每人每年12000元,退費5年;本??泼咳嗣磕?000元,其中藝術類(音樂、美術、舞蹈)、特殊教育專業每人每年12000元,本科、??品謩e退費4年、3年。梅州市五華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08年至今,“上崗退費”政策已為該縣7003名農村中小學退費4333萬元。
同時,梅州不斷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落實中小學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即縣域內教師與公務員相當、農村教師與城鎮教師相當。“待遇提高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如今幸福感更強了!”梅州市梅縣區廣益中學校長黎國偉說,如今教師收入躋身當地“高收入”行列,感覺到自己的勞動越來越受到尊重。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朱曉楓 馬立敏 張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