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豬肉價格下降,引起消費者關注。目前全國豬肉價格走勢有何變化?生豬生產恢復如何?明年元旦和春節,百姓碗里的豬肉是否有保障?記者日前就此進行采訪。
預計元旦、春節肉價低于上年同期
家住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的張立桂“掌管”著一家人的餐桌,是生鮮店的??汀W罱鼛字芩黠@感受到“肉盤子”輕快不少:“國慶假期我回老家,在縣城買豬肉還得一斤30多元呢,這兩天在濟南買了一斤里脊,價格降到20多元?!?/p>
在濟南市玉函路的銀座超市“金鑼冷鮮肉”銷售柜臺,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近一段時間肉價降幅明顯,柜臺銷售額也有所上升,目前每天銷售額近8000元。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以來隨著生豬生產恢復,豬肉市場總體呈現出供應改善、價格振蕩回落態勢。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光華說,生產方面,今年3月以來生豬出欄連續7個月環比增長,前期新增產能正在陸續釋放。進口豬肉也在增加,1至9月進口量為328.6萬噸,同比增長132.2%。價格方面,9月以來豬肉價格連續9周下降。
“目前集貿市場價格每公斤47.66元,比今年2月份的最高點低了11.98元,回落趨勢明顯?!鞭r業農村部總經濟師魏百剛表示,根據專家分析和測算,綜合考慮生產恢復、進口、消費變化等因素,預計明年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量同比會增長約三成,價格總體將低于上年同期,不會出現價格大漲情況,“能夠保障過年期間老百姓碗里不缺肉”。
前三季度生產恢復好于預期
魏百剛表示,今年以來各地落實生豬生產恢復扶持政策,加快養殖場戶擴能增養,抓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前三季度生豬生產恢復好于預期。
據了解,前三季度全國新建投產了1.25萬個規模養豬場,1.34萬個空欄規模養豬場復養。到9月底,全國生豬存欄達到3.7億頭,恢復到2017年末的84%;能繁母豬存欄達到3822萬頭,恢復到2017年末的86%。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公司探索和推廣大棚養豬模式,嚴格進行基因鑒定保證種源質量,并將部分自育肥場臨時改造成種培場,加快種豬培育。同時,積極研究和實踐三元母豬回交技術,促進存欄種豬和自產仔豬數量快速提升。上半年已投入運營的項目產能達到1800萬頭。
在市場拉動和政策推動下,今年養殖場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高,生豬生產持續恢復。據監測,今年9月能繁母豬存欄連續12個月增長,生豬存欄也連續8個月增長。
“特別是今年6月和7月,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先后實現同比增長,這是生豬生產恢復的兩個重要拐點?!标惞馊A說,8月、9月增幅進一步擴大,“按照這個趨勢,我們有信心實現全年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的目標?!?/p>
多措并舉強化疫情防控
秋冬季是動物疫病多發時期,如何做好防控、確保來之不易的生豬生產恢復勢頭?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今年以來共有9個省份報告發生19起非洲豬瘟疫情,其中家豬疫情18起,野豬疫情1起。隨著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措施逐步落實落地,養殖場戶生物安全防護水平提高,養殖、調運、屠宰等環節風險得到了有效管控。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全國非洲豬瘟疫情形勢總體平穩,但也要看到,非洲豬瘟病毒已在我國定植,污染面較大,疫情點狀發生的態勢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
“隨著秋冬季氣溫降低,清洗消毒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加上種豬、仔豬調運頻繁,疫情發生和傳播風險進一步增大,如果防疫措施不到位,不排除出現區域流行的情況,影響甚至阻斷生豬生產加快恢復的進程?!标惞馊A說。
據了解,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督促指導各地嚴格養殖、調運、屠宰和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監管。堅持開展入場采樣監測,結合11月份開展的秋防檢查,督促各地落實防控措施。加快推進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建設,力爭年底前建成一批高質量的無疫小區,帶動養殖場戶提升生物安全防護水平。
■鏈接
中國餐桌上的“十三五”之變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太陽還沒完全升起,曲珍就已經來到拉薩東嘎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采購。今年55歲的她提著菜籃子,緊趕慢趕地前往水產區購買海鮮。
“幾年前我連海鮮都沒見過,最開始看見螃蟹我還以為是蜘蛛,有點丟人。”55歲的曲珍本是西藏山南市貢嘎縣的農民,2014年搬到拉薩照顧孫子孫女,“他們特別愛吃芒果、榴蓮,現在的孩子們都稀罕這些進口水果?!?/p>
盡管拉薩位于平均海拔約4000米的內陸高原地區,但這絲毫不影響曲珍將海鮮與熱帶水果搬上餐桌。
拉薩東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水果區里,不僅西瓜、蘋果、葡萄等本地水果供應充足,更有牛油果、泰國椰子、南非橙子等進口水果。
在拉薩做水果批發生意的張莽說,現在人們消費能力提高了,高檔水果銷量比以前大多了,市場里頭70多種水果,進口品種就占了30多種,“生活好了,大家都想嘗嘗鮮”。
“十三五”收官在即,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得益于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持續擴大的對外開放,不論是在東部沿海還是西部內陸,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都更加豐富多樣、品種齊全。不少曾經被視為“奇珍”的特色食品,如今已成為中國居民餐桌的“??汀?。
“我們的產品進口量從每周8000瓶增加到現在的8萬瓶?!毙挛魈m乳業公司紐仕蘭亞太區首席執行官盛文灝說,這得益于中國推行的貿易便利化改革。以前鮮奶通關需要8天,上貨架的時候鮮奶保質期已經過半。但現在從牧場到餐桌只需要3天時間。
不久后,紐仕蘭還將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進博會。這一次,他們希望能夠借助進博會的平臺,尋覓更多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商機。
“中國居民對健康生活的品質要求逐步提升,優質健康的食品一定有市場?!笔⑽臑f。
盛文灝的判斷或許可以通過2019年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得到印證。白皮書顯示,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人均直接消費口糧減少,動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糧食食物消費增加,食物更加多樣,飲食更加健康。
“生活條件好了,天天都能吃上肉,反而希望能夠吃點輕食類、原生態的健康食品?!痹诟拭C省蘭州市的“楊秸稈概念餐廳”里,美食愛好者李麗娟通過別人介紹來品嘗,她喜歡這里自然清爽的就餐環境,更青睞這里原生態的清湯火鍋。
記者從楊秸稈概念餐廳了解到,目前,像李麗娟這樣重視健康的食客越來越多,比起吃飽,他們更關心飲食是否有利于健康養生。
吃得安全健康,不僅僅是中國老百姓在日常生活里關心的問題,也是國家密切關注的重要議題。
“十三五”期間,中國通過采取一系列有效舉措,為“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2017年發布的《“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提及,到2020年,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安全水平、食品產業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如今,愿景正在成為現實。
在拉薩東嘎農產品批發市場一角,有一間設有玻璃窗的“快檢室”。每天售賣的水果、蔬菜、肉禽、水產品都會在這進行檢測,確保質量過關。
“老百姓買了東西可以送到這里來檢測,最快幾分鐘就能出結果?!崩_東嘎農產品批發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市場還將配備大電子屏,市民掃一掃就能查詢菜價、追溯產地。
家住北京的青年白領張平晨,平常極少自己下廚房做菜。即便如此,他也通過一種獨特的方式,感受到過去五年間中國餐桌上的新變化。
“以往,我們家用餐結束起身的時候,都要說一聲‘吃飽了’。這是長輩們嚴格要求的傳統。”張平晨說,如果晚輩不小心說成“吃完了”,有時還會遭到長輩的責怪,“這主要是因為過去物質匱乏,吃了上頓就得操心下頓”。
如今,中國不僅實現了“用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的奇跡,更在過去的五年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幅縮小,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降至28.2%,居民衣食住行達到更高水平。
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張平晨和家人的生活習慣。如今,他們一家都習慣在用餐以后道一句“吃好了”。
“‘吃飽’已經不是我們唯一會考慮的問題了。除了‘吃飽’,大家現在可能更看重‘吃好’,希望吃得舒心、吃得健康。”張平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