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山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年“創青春”廣東青年文化和旅游創新創業大賽決賽暨“青春助力文脈傳承”廣東青年文旅產業發展交流會在中山舉行。本屆文旅賽共吸引635個來自全省各地及港澳地區文旅項目參賽,充分凸顯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融合發展中的嶺南文化特色。
“創青春”文旅賽在中山開賽。
“秀”出新色
參賽文旅項目呈百花齊放之勢
通過初賽、復賽、決賽三重晉級賽制,活動最終共評出3個一等獎項目“數字互動藝術”“農墾品創”“南僑印跡——中山文旅護照南區非遺版”,6個二等獎項目以及三等獎項目15個,并分別給予2萬-10萬元的獎金獎勵。
今年參賽的文旅項目呈現百花齊放的特點,既體現出經濟復蘇的強大活力、互聯網時代的諸多新特征,也體現出嶺南優秀文化的多元特色。其中,非遺文創及文化IP開發占36%、民宿及田園綜合體占25%、休閑農業占15%、數字文化創意占12%、旅游路線打造占6%、旅游智能硬件占6%。
項目負責人現場介紹項目情況。
例如城市文旅組的“數字互動藝術”項目,專業打造數字展館、致力于成為全球數學交互藝術展示的知名品牌;“搞搞鎮——鄉鎮產業地標品牌建設賦能者”項目已為16個鄉鎮地標品牌賦能,在打造地標產業IP一體化效果顯著。鄉村文旅組的“農墾品創”項目深耕農業3年,匯聚20余個鄉村旅游規劃發展方案,助力鄉村品牌走向市場;“趣田野桃旅綜合體”項目已打造110畝主控基地、3200畝采購基地的連平鷹嘴桃園“文旅+品牌+銷售”全產業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文旅賽特設地方文化遺產項目設計競賽組,于10月中旬帶領省內及香港地區的文旅營銷企業、文創產品研發者等40余名行業代表,就中山市南區僑房保育和活化工作進行考察,以中山市南區一批待保育活化的僑房項目為藍本設計相關項目。活動還對有意向落戶中山市的優秀項目給予重點傾斜。
危中有機
大咖共探灣區文化產業發展新路
決賽當天,還邀請5位文旅產業研究專家、社會空間活化團隊、知名文旅服務商、規劃營銷專家,圍繞文旅融合動態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僑鄉生態文化保育、文化創意園區改造等熱點話題,以全新的展示及表達風格,為青年文旅創業者連續展開數場新穎前衛、專業高質的前沿信息分享主題演講。
主辦方代表為3個一等獎文旅項目頒獎。
“目前,大灣區文旅創業面臨許多挑戰,也隱藏著許多新的機會?!痹趶V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會長、文旅部國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杜佐祥看來,創業者可以圍繞大灣區歷史文化遺產、非遺活態整合等景觀創新共享共創理念,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優化灣區特色旅游景觀。
作為廣東僑鄉文化研究專家,五邑大學副教授、開平碉樓“申遺”主要負責人譚金花在僑鄉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有著充足的經驗。她以自主發起的倉東計劃為例,借鑒海外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和現場青年創客共同探索中山僑房保育與可持續性發展的可行性。
“創意產業園的設計需要傳承中國味道,留住文化根源,找出本土文化向前繼續發展的內需動力?!必Q梁社高級合伙人、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梅策迎,以廣州永慶坊片區微改造為例,從理論建構到在地實踐,圍繞“大灣區創意產業園區設計與文化復興”的主題發表演講。
南派紀錄片領軍人物、《味道中山》總制片人宋璋選擇另辟蹊徑,以中山獨特的僑鄉美食文化為切入點,“一江、一山、一城”為主旨,分享“味道中山——從味道感知嶺南水鄉”主題演講,深挖中山本土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帶現場青年創客走進中山的嶺南文化韻味。
【記者】陳理
【通訊員】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