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華農兩大強校,要強強聯合?
連日來,有一則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已開始籌備合并事宜。合校后,華工五山校區將和華農連為一體。
15日,南方+記者從省教育廳、學校多方求證了解到,兩校合并一事不實。
華南理工大學
其實,兩校合并,不算什么“新傳言”了。
早在2003年,華工工商管理學院一教授向省政協提交了提案,首次提出合并華工華農,并更名“華南大學”。但同時,有11名省政協委員也提交了“華工華農不宜盲目合并”的提案,提出了相反的意見。
當時,省教育廳對兩個不同意見有明確回復:兩校合并,必須是經過充分論證準備。由于華南理工大學直屬教育部,華南農業大學則歸屬省里,兩者隸屬關系不同,還需雙方主管部門在人、財、物方面達成共識后,才可使兩所學校強強聯合,在短期內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可見,態度非常明晰了!但這些年來,還是時而傳出兩校合并的消息。
畢竟,從校園上看,兩校僅有一墻之隔,沒有太多地理空間的隔閡;從校史上看,兩校有深厚的淵源,現在校園里都有老中山大學的歷史建筑。在1952年高校院系大調整中,華工由中山大學、華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的相關專業組成,華農則由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和廣西大學農學院,組建而成。
華南農業大學
時過境遷!如今,廣東高校的發展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早在2015年4月,廣東率先在全國啟動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以“雙高”對接國家“雙一流”建設;2018年又出臺《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將公辦本科高校對應分成“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三類組團,推動高水平大學群崛起;同時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增加考生入讀大學的機會。
當前,廣東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務,是提升綜合實力、建設高水平大學,同時增加在校生規模,讓更多孩子有機會上大學。換句話說,通過合并兩所乃至多所大校強校,來產生一所強校,對廣東來說,不現實也不務實。
同時,兩所高校的發展實力,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華工極大地拓展了辦學和發展空間,從一個校園增加到三個校園。在五山校區的基礎上,2003年進駐廣州大學城,建設1600多畝的新校園;去年9月又啟用廣州國際校區,首批入駐9個學院的2290名本科生和33名研究生。
同樣,華農換擋提速,實力不俗。單過去的一年,就斬獲5項國家科技大獎,數量居省內高校第一、全國農業高校第二;首次躋身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500強;1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今年初,華農召開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三步走”建設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到2025年全力爭取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到2035年初步建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農業大學;到2050年基本建成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高校合并,強強聯合,成功的案例很多。但因各種原因影響,合并效益沒有最大化的故事,也有少數。
作為理工、農業大校強校,華工華農在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中,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還是期待華工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支撐創新驅動發展!華農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讓人才和科研成果輻射全省,服務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
【南方日報記者】吳少敏 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