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是大部分家庭的常態,如何保障好“一老一小”的生活?廣東出了實招。
1月5日,記者從廣東省民政廳獲悉,“十三五”時期,廣東省民政廳著力推進民政領域“大救助、大養老、大兒童保障、大慈善、大社會治理”五大工作體系建設。其中,截至2020年9月,全省共有養老機構1834家、養老床位48.27萬張,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41.3%和108%。
目前,全省社區兒童之家已達2萬多個,已配備兒童主任27240名,兒童督導員1788名,基本實現鄉鎮(街道)、村(居)全覆蓋。
高齡老人津貼制度惠及老人250萬人
在養老服務方面,我省全面推進養老機構公建民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醫養融合發展,推動機構養老提質增效。“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累計投入近200億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4項公建民營改革經驗被評選為全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
截至2020年9月,全省共有養老機構1834家、養老床位48.27萬張,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41.3%和108%。全省共打造172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建設456個農村“幸福計劃”項目、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2萬余個。創新打造旅居養老新模式,跨省簽署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
廣州、深圳、珠海、惠州、云浮市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社區居家養老“大配餐”經驗列入復制推廣項目。
養老人才不能少,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我省鼓勵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大力推動校企合作,持續實施養老護理員培訓“雙千計劃”,培訓人員達16421人。
另外,我省老年人福利制度基本建立,截至2020年3月底,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惠及老人20萬人,特困供養人員護理制度惠及老人22.7萬人,高齡老人津貼制度惠及老人250萬人。
全國率先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
五年來,我省兒童保障成效凸顯。目前,全省共有孤兒1.6萬人,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由2016年每月1340元和820元提高到2020年每月1820元和1110元,漲幅均超35%。
此外,我省在全國率先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全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6萬人,2020年起保障標準提高到散居孤兒標準,月人均增加610元。
在困境兒童幫扶救助方面,我省持續開展“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已累計下撥中央福彩公益金4806萬元,為符合條件的在校孤兒每人每年發放1萬元助學金;同時,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五年間投入資金3800多萬元,服務殘疾兒童超1.1萬名。
五年來,省民政廳聯合6部門開展“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女童救助幫扶和關愛服務”專項行動,摸排出“兩類女童”19620名,全部明確監護人,協調殘聯、醫保、婦聯、教育部門為945人評殘辦證,為9094名醫療救助對象全部落實資助參保和醫療救助,為9405人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人,妥善安置待入學1067人。
省民政廳還聯合11部門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關愛行動,摸排出無戶籍兒童72名,失學、輟學(含疑似)兒童4674名,協助落實戶口登記和義務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一直備受關注,為了更好地開展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我省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省建設完善兒童福利機構106家、多措并舉推進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130家,覆蓋率達90%。全省社區兒童之家已達2萬多個,已配備兒童主任27240名,兒童督導員1788名,基本實現鄉鎮(街道)、村(居)全覆蓋。
“喂,您好,這里是護童之聲,您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嗎?”自開通全省“護童之聲”困境兒童24小時服務熱線以來,共計接通6925個,解決個案251個。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不能只靠一己之力,全省民政部門開展了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進工地活動,累計開展了6411場宣講。另外,動員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入戶關愛服務“雨露計劃”,累計走訪15個地市281個鄉鎮2.36萬名兒童;連續三年開展百家社會組織走近留守和困境兒童“牽手行動”,累計組織740家社會組織分赴15個地市,開展192場關愛幫扶活動,累計投入社會資金1034萬元,惠及2.4萬名困境和留守兒童。
南方日報記者 關喜如意 通訊員 葉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