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的蜂
“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進一步給基層減負,成為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關心的話題。
有這樣兩條建議,直戳基層干部的“痛點”“累點”,分別是“建議取消基層干部各類群打卡考核”“是時候該為基層清理各個APP小程序了”。
近年來,各地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會議“瘦身”、文件“減墨”等方面取得一定實效,但隨著“兩微一端”成為標配,“指尖形式主義”又有席卷之勢。媒體報道,曾有扶貧干部“手機里裝了14個APP”,有的“加了120個工作群”,有的“出門要帶5部手機”……如此種種,給基層造成了極大困擾,被形象地稱為“指尖負擔”。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技術時代,政府善于利用各種新手段、新工具,有利于充分感知社會態勢、提高工作效率、輔助決策落實。但正所謂“過滿則溢,過剛則折”,倘若過于依賴政務類APP、工作群等,時時要求打卡簽到,處處追求“工作留痕”,無疑是走向了極端。
正如有的干部所反饋的,基層工作是最接地氣、最接近老百姓的,天天忙于應付考核、“指”上談兵,哪有時間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為民辦事解民憂呢?
力戒“指尖形式主義”,首先要搞清楚“指尖”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非得需要APP、工作群才能體現工作?是不是非得打卡簽到、拍照留檔才能亮明成績?
說到底,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成績是需要干出來的,不是工作群聊出來的,更不是留痕留出來的。在群里回復一千句“好的”,都不如實實在在解決一件實事,那么,機械式打卡的意義又何在呢?
基層減負永遠在路上。領導干部要起到帶頭作用,多聽聽群眾的評價,多聚焦現實問題的解決情況,才能形成抓實績、干實事的工作導向,激發基層干部擔當實干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