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一場愛心救助治療正在英德市人民醫院進行。
廣東省人民醫院駐英德市人民醫院的眼科專家程志興正全神貫注地為年僅4歲的后發性白內障小患兒麗麗(化名)做雙眼YAG激光切開晶狀體后囊膜治療。麗麗雙眼混濁的后囊膜經手術被打開,后發性白內障得以治愈,視力也得到了提高。考慮到麗麗的家庭情況,醫院免除了此次手術費用,并贈送了術后用藥。
新綠的樹梢,開花的田野,春天倒映在麗麗的眼眸里。
麗麗家住在清遠英德市橫石社區,她和2個姐妹都患有先天性白內障,但家中無力負擔治療費。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3個孩子分別在英德和廣州進行了手術。她的爸爸華望文十分感慨:“因為黨和政府的幫扶,她們才能重見光明,我才有了新的希望!”
“手術可能改變一生”
華望文的妻子是先天性白內障患者,有家族遺傳史。他們的大女兒健康活潑,但接下來的三個孩子,卻都患上了先天性白內障。
一打聽,上萬元的治療費用,讓這個剛脫貧的家庭“望而卻步”。華望文動了為孩子們辦殘疾證的念頭。
“現在政策這么好,千萬不要放棄!”看到殘疾證的申請,英德市儲備糧管理公司駐橫石社區的駐村干部陳瑞超向他介紹了醫保報銷力度和精準幫扶的政策,“孩子們還小,治療后很可能就和正常人一樣了。殘疾補貼改變不了家境,但手術可能改變她們的一生?!?/p>
華望文同意了治療。2020年10月,4歲的麗麗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幫扶的英德市人民醫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治療。對于2歲半的三女兒和只有6個月大的四女兒,醫生建議去廣州進行更專業的治療。
村干部找到了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派駐到橫石水鎮江古山村幫扶的干部劉宇。通過溝通聯系,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鄭丹瑩教授得知孩子們的情況后,愿意提供治療和幫助。
1月28日,鄭丹瑩為兩個孩子進行了手術。三女兒的眼睛發育情況較好,在白內障抽吸術后,還進行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四女兒年齡太小,只進行了白內障抽吸術,后續需要戴眼鏡矯正視力,3歲左右再進行人工晶體植入。有了醫保的“一站式”報銷和當地的幫扶政策,華望文幾乎沒怎么花錢。
“回家了!”手術次日,鄭丹瑩為孩子們摘了眼包。兩個孩子都恢復得很好。
“有健康才有希望”
孩子們手術后,筆者來到了華望文在英德橫石社區的家里探訪。還沒進門,就聽到孩子們的歡笑聲。
在精準幫扶下,華望文一家已經成功脫貧,住進了新蓋起的房子。大女兒已經上了小學,一進門就能看見她的小書桌,獎狀就貼在墻上。麗麗和三女兒不再需要跌跌撞撞地到處摸著走,可以在家門口的空地上跑動。小女兒戴著輔助眼鏡,總喜歡盯著媽媽看。
“黨和政府的幫扶救了我們一家,我也要更加努力工作?!笨粗骠[的女兒們,華望文非常感慨:“以前不敢想她們的未來,有了健康才有了希望?,F在希望大女兒好好讀書,二女兒和三女兒能上幼兒園,小女兒平平安安。希望她們長大后能自立,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華望文準備等麗麗的視力更好恢復后,在家附近找個穩定的工作。如今,橫石水鎮多地通過產業項目帶動鄉村振興,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春天到了,橫石水鎮江古山村的田間地頭長滿了白花菜,這種平常無人理睬的野菜今年格外招人喜歡。2021年初,江古山村新的扶貧項目——特色蔬菜種植基地已開始投產。
劉宇介紹,該項目是省衛生健康委駐村工作隊結合當地生態農業鎮的優勢特點,推動設立的產業項目。特色蔬菜基地使用了自動化的生產線,可以進行清洗分揀、自動蒸煮、烘干、真空包裝、速凍冷藏,通過固定采購及電商銷售。
“在幫扶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在奔小康途中,要讓更多人受益?!眲⒂钫f,該項目第一期種植120畝白花菜,帶動村民種植100畝,以2元/斤的價格收購。村里空閑的勞動力紛紛到田里摘菜,一天能有100—200元收入。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粵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