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高臺,一躍而下。像斷崖直墜的溪流,像美人魚落入大海。
她,是全紅嬋。
8月5日,這個14歲的湛江小將憑著決賽三跳滿分的驚人表現,拿下了東京奧運會10米跳臺金牌,又以其純真、善良的個性“霸屏”。
大家欣賞的是一個女將,喜愛的是一個女孩,心疼的是一個女兒。
女將:8歲跳水,14歲拿奧運金牌?
競技體育世界的“天才”并不總是一個模子,全紅嬋有其獨特的打開方式。
賽后,有媒體采訪全紅嬋:“你是怎么做到把水花壓這么好?”
“練的。”全紅嬋說。
每日陸上跳200-300個,水上跳120個、難度大、要求高的轉體動作,她一個個學習、掌握、消化。從“零基礎”到“教科書”,就一個字:練!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忍常人所不能忍,全紅嬋就是這么過來的。
“她非常能吃苦,對待訓練的態度在同年齡同一批的運動員里面是最投入的?!比t嬋的教練何威儀說。
從去年10月到今年5月,經過3站奧運會選拔賽。按照積分和綜合評定,中國跳水隊確定了參加東京奧運會的名單。全紅嬋,榜上有名。
2021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的跳水館里,只剩下10名隊員。
中國跳水隊之所以被稱為夢之隊,是因為國際比賽成績出色、新人輩出、實力強大。但受疫情影響,除了3位曾經上過奧運賽場的老將,其他新人隊員仍欠缺大賽經驗。
為了幫助他們提前進入狀態,跳水隊在出征前的一個月時間里進行了4次隊內測驗——現場全程英文播報、裁判員必須統一服裝,就連開賽時間,也和奧運會保持一致。
遺憾的是,在賽前的隊內測驗中,全紅嬋水平發揮不佳,5個動作的總得分,比奧運會選拔賽時少了將近60分。
“奧運會的延期讓她冒了出來!”中國跳水隊的領隊周繼紅說,“3站奧運會選拔賽表現出色,女子跳臺積分第一,讓人眼前一亮。”
“好緊張。但也不知道緊張啥?!?/p>
“天天跳,天天跳,把我累得呦……”
“我就聽教練的,不要想著其他人,跳好自己的就行。”
“一兩天不跳,再上10米臺就會怕,感覺怕摔,所以每天都需要去練習!”
備戰奧運期間,“全式心理暗示”一個不落……
每一次隊內訓練結束后,她都會躺在訓練房旁邊的墊子上休息,手臂敷著冰袋是常態。
進入國家隊不足一年,國內比賽搶眼,但國際比賽經驗為0。隨著奧運會日子的臨近,全紅嬋多少有點壓力。
8月5日,奧運賽場,高臺一躍,十分完美!
8歲學習跳水,11歲進入廣東隊,13歲進入國家隊,14歲便拿下奧運金牌!
高敏說她是老天給我們的禮物,吳敏霞在電視機前激動尖叫,郭晶晶在看臺上鼓掌歡呼,而被她打破了自己保持了13年記錄的陳若琳,則稱她是自己的“新偶像”。
是極致的拼搏,讓小將得以挑起大梁,在世界舞臺精彩亮相。
女孩:曾經夢想開小賣部,零食想吃就吃?
“陳芋汐說你是隊里最調皮的,是這樣嗎?”
“沒有,她騙人,怎么能這樣!”
生活中,留著寸頭的全紅嬋仍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女娃娃。
“我比較喜歡玩兒?!?/p>
一包幾元錢的辣條,一局發揮出色的游戲,是女孩的小確幸。
為了吃辣條更方便,媽媽說,全紅嬋曾經的夢想是開一個小賣部,零食想吃就吃!
還有一次,全紅嬋被問:“你知道什么是奧運會嗎?”
全紅嬋回答說:“我不太清楚,不就是要跳5個動作嗎?”
被問比賽結束后想去哪里玩時,她說:“想去玩游戲,玩一些抓娃娃之類的,還想去游樂園玩一玩?!?/p>
但她又說:“平常隊里放假,我就只能回家,沒法出去玩,因為沒錢?!?/p>
勇敢、單純、坦率,很14歲,也很全紅嬋。
網友們呵護著這份天真,笑著笑著,心里又泛起一絲柔軟。
留言中,大家已經開始張羅:等你回家來,學的、吃的、玩的……通通安排!
女兒:“要治媽媽的病,得掙好多錢”?
“媽媽生病了?!?/p>
“雖然不知道媽媽生的病叫什么,但要治媽媽的病,得掙好多錢?!?/p>
2017年末,全媽在去工廠的路上被車撞壞肋骨,住了幾次醫院后,“家都被掏空了”。全媽出院后,由于身子弱無法干重活,生活的重擔一下壓到了全爸肩上。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爸賣青菜、種橘樹,咬牙撐著。
“我也不敢跟他們講訓練中的苦,怕他們知道。”常年在外集訓,她用瘦小的肩膀,扛下了訓練的壓力,也時刻惦記著家里。
2020年10月,13歲的全紅嬋在奧運會預選賽石家莊站女子單人10米臺決賽中,力壓群雄奪得了冠軍。她所在的麻章鎮邁合村給予獎勵10萬元。她將這筆獎金用在了媽媽的治療上。
父母心疼女兒,常常囑咐:“家里不用操心,不要想太多。”
但小小的紅嬋已然有了大人的模樣。
“爸爸要工作沒時間,可能看不了我的比賽,媽媽應該也沒空,她要做飯做家務,比賽完了我就會打電話告訴他們,我拿到了第一名?!?/p>
從新聞上得知女兒這般懂事,全爸一度哽咽:“孩子長大了?!?/p>
這一次,她走出奧運賽場,被問到是否想媽媽。
她回答得不假思索:“想,想給她治病?!?/p>
在東京賽場的“十分完美”背后,這份14歲的真善美,確實“十分動人”。
話題研究員:古嘉瑩 曹斯?陳明詩
參考來源:央視新聞、央視網、“在人間”官方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南方+客戶端、觸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