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姐姐,我現在已經慢慢回學校去上課啦!真的很感謝您這幾個月的陪伴!”深夜12時,共青團韶關市委員會“三失”青少年幫扶教育項目社工收到了小芹(化名)的一條短信。
小芹是一個17歲的女孩,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原本成績優異、性格開朗的她在高二時因為抑郁癥休學,病情嚴重的時候多次做出自殘行為,雖然經過正規醫療后情況有所好轉,但小芹情緒狀態仍舊不穩定,與家人之間也常有矛盾爆發。
得益于“三失”青少年幫扶教育項目,社工及時介入。在幫扶過程中,小芹一開始比較抗拒社工的深入交流,社工本著真誠、同感和無條件關懷的態度,通過微信與小芹成為“不用見面的朋友”。
通過默默的陪伴,小芹慢慢向社工敞開心扉,通過傾訴得到情緒和心理壓力的釋放。另一方面,社工也與小芹媽媽保持聯系,幫助她改善與抑郁癥患者家屬相處的方法,逐漸緩和了親子矛盾。如今,小芹開始逐步提高上學頻率,重新融入校園生活,情況越來越好……
社工為青少年及家長開展“親職教育”講堂。通訊員供圖
“失學、失管、失業”青少年(以下簡稱“三失”青少年)由于處在家庭不管、學校不管、沒有工作單位的“真空狀態”,容易誤入歧途,發生違法犯罪行為。自2019年起,共青團韶關市委員會啟動了“三失”青少年幫扶教育項目,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幫扶項目,為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心理輔導、法律咨詢、志愿服務、就業就學、戒毒預防等資源鏈接,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打造青少年成長健康環境,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截至目前,“三失”青少年幫扶教育項目已經為60余名青少年提供服務。
青少年與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成長小組活動。通訊員供圖
今年以來,團韶關市委進一步推進“三失”項目發展,加大經費支持力度,擴大服務對象涵蓋范圍,除失學、失業、失管青少年外,還將社區矯正青少年、附條件不起訴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青少年、涉案涉毒人員子女等特殊群體納入項目服務范圍。同時,聯合社工機構不斷創新和豐富教育幫扶形式,根據青少年需求,推出了更多樣化的服務內容。
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強 通訊員 劉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