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廣州芳村片區(鶴園小區除外)恢復對外人員和交通通行。圖為解封后的鶴洞大橋。南方日報記者 金鏑 攝
■記者疫線日記
離開芳村要多久?
90秒,10分鐘亦或是21天。
6月24日,廣州市荔灣區白鶴洞街由高風險地區調整為中風險地區。其他地區風險等級不變。至此,全國疫情高風險地區再次清零。
下午2時,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第22號通告,荔灣區芳村片區(鶴園小區除外)即日起恢復通行。
這也就意味著,自6月3日,荔灣區芳村片區多地實施封閉封控管理以來,芳村,終于解封了。荔灣芳村市民自此刻結束了封閉之旅,人們離開家門,走出芳村,回到廣州市區。
“芳村……芳村……我出來了!”一輛輛車輛穿過鶴洞大橋,熟悉的車流預示著回歸,更代表芳村內外的廣州人此刻的心情。
鶴洞橋上川流不息,芳村加速重啟,車水馬龍景象再現,人流接踵而出,社區、市場、街道上,人們找回城市里最暖人的煙火氣,見到多日未見而又掛念的人,也為自己和所有不平凡的普通人互道一聲“加油,了不起?!?/p>
大橋解封后??從封閉到擁擠
不見烈日,空氣依舊悶熱。
24日下午1點30分,微胖的徐金山騎著單車爬上了鶴洞大橋口時已滿頭大汗,但眼前鶴洞大橋東側還是如過往一樣,悶熱、安靜、滴水不漏又讓人望眼欲穿。
可徐金山等不急了!他要把昨天剛領到的高考志愿填報書送給兒子,明天廣東高考的成績就要出了。
6月3日起,徐金山已經21天沒有回家,也沒見到家人。期間,作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的醫生,他先后趕赴生物島、南沙、永平街道援助核酸檢測。他也想過在高考前回家陪兒子,但想到防疫需要醫務人員,就一直守在崗位上。
他終于能休息幾天了,就跑到離家最近的鶴洞大橋,懇請交警幫忙遞送。填表、報信息、給兒子電話、確定收取地點,老徐焦急地望著橋那頭,幾番電話下來,他的襯衫被汗水濕透了。
在過去21天里,這樣的愛心傳遞上演了無數次,而這是最后一次……
時間和汗水滴滴答答的走,終于,下午2點整,橋上交警的對講機響起,指示傳來,芳村解封。
“我現在就想沖出去,就像鳥兒想飛出籠子一樣,就像草原上的野馬?!睖叵壬堑谝粋€駕車開上橋頭的,他激動地回應著圍聚上來的記者,說想立刻飛回越秀區上班。
交警還在忙碌地收拾著傘棚、水馬,等候車輛已趕不及,魚貫穿過卡口?,F場的交警又熟練地指揮起交通,不停向每一輛駛離的車揮手示意,并向車主留下一句,“封閉這些天辛苦了?!?/p>
“沖??!”“謝謝!”“你們也辛苦啦!”。人們搖下車窗,向交警揮手,豎起大拇指。不少乘客拿出手機,拍下離開芳村的瞬間,給過去的21天畫上句號。
曾經熱鬧擁擠的鶴洞橋回來了,車流駛過,像血液重新灌注,大橋再次脈動。解封不到一個小時,途經鶴洞大橋進入芳村竟擁堵起來,“久違”的堵車景象再次出現在大橋上,跑一趟足足要十分鐘。
一輛滿載醫護的大巴駛過,醫護們微笑著向窗外揮手,周圍的人群揮手回應,“你們辛苦了!”“感謝白衣天使!”圍觀的人群排在路邊,解封的消息似乎牽動著每一個芳村人的心。
激動是芳村居民此刻最普遍而難掩的表情,51歲的黃大姐滿臉喜悅,她在芳村住了四十年,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時刻。封閉期間,她住在坑口,兒子住在鶴園小區,家里的狗做了媽媽,生了8個狗寶寶。解封后,黃大姐說最想去江對岸走走,她相信兒子所在的鶴園小區不久也會解封。
想要出去是芳村內人們共同的期待,林先生騎電動車,載著伙伴來了。他和同伴在上下九步行街開一間珠寶行,因為封控近一個月沒開門了,“我一刻都不想等了,趕緊開店保住這份工。”
看到解封,他激動得原地打轉,撥通朋友的電話,“你看,解封了,我們能過橋了!”他迫不及待,連車速都較往日快了些,他終于出芳村了。
煙火重燃日??從“冷清清”到“熱騰騰”
重新開業的第一天,馬國良把店面打掃了一遍又一遍。
他的“舌尖上的牛肉面”的面館開在中?;骋继栃^的樓下,這些天,因為疫情,店鋪和小區一起封空了多日。
老板馬國良是青海人,今年24歲,這里是他人生的第一家店。在店里的伙計看來,馬國良是一個干活利落、性格爽朗的西北漢子。而在中?;车木用駛冄壑校谴蠹已壑袩嵝闹说摹袄娓纭?。在封控的20多天里,馬國良為小區業主和物業免費送上上百碗牛肉面以及整整50箱的牛肉水餃。有了熱氣騰騰的面,居民們等待解封的心情也暖和了許多。
如今芳村正在恢復生氣,馬國良叫回了店里的伙計們加緊備戰,他們已經無比期待老主顧的到來了。
這一周,中海花灣壹號小區的店鋪陸續開門了,多天未營業,店家們緊張地清理著店鋪,便利店的貨架不少還空著,店員們忙著上貨。
生活的氣息早已回來,在該小區B區,不少人家把國旗掛上了陽臺,點綴出一片片紅,來慶祝解封的喜悅。
23日得知即將解封后,中?;骋继柕奈飿I們也在外面跑了一天,商場、超市、農貿市場、雜貨鋪,他們找遍了芳村,買來300面規格1米多長的國旗和600面手舉的國旗,分發給每家每戶。
同樣因解封而喜悅的,還有溢香閣茶行的老板周先生。今天周先生和妻子回到店里,懷著期待將疫情后的第一單貨物打包好。歇業了20多天,一開工就發出一箱普洱,是個好兆頭。
盡管當下大笨象茶葉城的客流還不算多,但相比于此前一周的冷清,周先生相信往日的客流很快就能回來,為此他和鄰居們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打掃衛生、清點貨物、聯系物流……許久不見的快遞三輪車,再次行駛在市場的狹窄道路上。
在忙碌之余,周先生也坐在店內的茶座上,煮上一壺家鄉潮州的紅茶,細細品著闊別半月的甘甜。一旁的小女兒在店內興奮地嬉鬧,周先生和妻子相視一笑:該讓孩子出門,去呼吸下新鮮空氣了。
而在中南街海南村內,眼見解封的氛圍愈濃,村民們走到橋底,打起羽毛球,下起象棋,歡笑聲和吵鬧聲一下子在村里越來越大,在村民陳姨眼里,“好像今天大家才算真的出來了”。
下午3點,徐金山終于回到了中?;骋继枺娒鏁r刻,這個50多歲的中年人給了妻子一個深深的擁抱。妻子買了醬牛肉,他做了番茄炒蛋,一桌熱飯還是那熟悉的味道。
“明天成績一出,我就能和兒子一塊填志愿了?!彼硎苤丝痰男腋?。兒子功課不錯,也想和他一樣,做一名大夫。
芳村重啟時??從“第一班”到“最后一班”
“下一站,鶴洞?!?/p>
下午4點,芳村地區的地鐵站全部恢復運營,在鶴洞站,工作人員又一次核對了安檢設備機后,開閘放行?!帮w站”多日,芳村解封后的第一班地鐵來了。
地鐵站里空曠冷清,店鋪沒有開門,但很快人流就多了起來,鶴洞站重新恢復了生氣。
黃先生出站了,他從天河區趕來,忙著去公司開會。他負責的芳村項目已經停了不少天,他希望明天能有一個能順利開工。作為湖北人,經歷過2020年初的那輪疫情,他在這次等待也更具耐心。
李先生身背大包,肩挎小包,還拖著行李箱進站了。他要趕去海珠區給兒子送換洗的床單、衣服。過去近一個月里,他們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兒子在越秀區讀書,妻子在海珠臨租了小屋,他自己守在芳村的家里。在視頻電話里,妻子哭了好多次,兒子也只有在周末才能見到母親。今晚,他們一家終于團聚,“大家誰都不容易,還好我們都挺過來了”。
相比于市場、社區、交通要道的車水馬龍,24日下午,中南街道的物資配給中心久違地“冷清”了下來。
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三三兩兩地收拾著現場,隨著芳村大部分區域恢復生產生活,他們的使命也即將完成。
“我準備回家了?!?月23日的晚上,在得知即將解封的消息后,陳劍雄終于給家人發了一條消息。端午節沒有和家人一起度過,讓陳劍雄有些許歉疚。
可是陳劍雄沒有和記者提起的是,今年的端午節同樣也是他50歲的生日。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這場只有陳劍雄和幾名志愿者同事參加的生日會,顯得倉促又簡單:吃的是統一配給的盒飯,喝的是礦泉水。
作為派駐在中南街道的防疫志愿者,陳劍雄和同事們在過去的20多天經歷了很多場硬仗:徹夜的核酸大篩查,頂著烈日的物資配送,跟隨三人小組深入高風險社區挨家挨戶的排查……
“現在回想起,一輩子能打幾場這般漂亮的仗!”陳劍雄感慨道。
伴隨鶴洞大橋解封,一時間芳村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而在距離大橋不足一公里的鶴園小區,依然處在安靜而緊張的氛圍中。因為根據22號通告要求,除了鶴園小區外,芳村其他區域均恢復對外人員和交通通行。
梁靜雯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一名護士,6月10日以來,她一直是鶴園小區“三人小組”中的一員,鶴洞大橋解封時,她正裹著厚厚的防護服,上門為一名老人進行健康檢測。
“我們也快了,加油!”看到朋友圈同行發的“回家”的消息,梁靜雯每上門一戶,就和鶴園小區的老人們分享,不斷鼓勵他們堅持下去,遇到一些情緒失落的老人,她更會細心地開導:“等疫情結束,我們一起喝早茶?!?/p>
“鶴園小區沒有一支隊伍撤退,沒有一個人放棄,我更不能退縮!”核酸檢測、健康檢測、信息登記……梁靜雯清楚地知道,這仍然將是接下來她每日的工作,雖然不知道在鶴園小區還要呆多久,但她清楚,這個日子一定不會遠。
梁靜雯一直住在荔灣,不喜歡擁堵的街道,喧鬧的市場,但在24日晚6點,當她踏出鶴園小區大門的一刻,她才第一次感受到這個老區的魅力?!败囁R龍,百般喧鬧才是這里的常態,荔灣又回來了?!?/p>
因為支援疫情,梁靜雯已經錯過了母親6月份的生日,芳村解封后的晚上,梁靜雯收到了在珠海的母親發來的視頻電話,電話里梁靜雯與她約定:“等我站完最后一班崗,回來陪你補過生日?!?/p>
晚上10點,鶴洞橋的“晚高峰”還未結束,往來川流不息。芳村的防疫仍在繼續,但芳村人也越走越快,人們終將跨過初夏這場疫情,就像“飛躍”鶴洞大橋般,向著我們的美好家園,奔去。
南方日報記者 朱紅鮮 吳揚 劉珩 徐勉 統籌:郭其龍